第四百二十四节 大时代的小人物 5-第2/3页





    蔡礼知道这些设计师是广纳百川在找灵感,并不是土人的布真的好。所以他灵机一动,告诉这些人在美洲有大量的土产品,他都可以帮忙寄样品回去,甚至帮忙临摹一些南美的壁画和神像。这才说动了几个设计师愿意让他用他们的设计。

    蔡礼还带回来成套的机器设备,很奇怪,中国官府禁止彩棉种子出口,却不拒绝这些纺织南京布的机器出口,中国人做了大量革新,将南京布彻底蒸汽动力化了。机器都不大,但产量依然比手工高很多,尤其是省人力,这一点是蔡礼最看重的。

    机器到了小石城,让蔡氏先试用,摸清了原理之后,教给别人。同时找人大量防止,南京布的生产进一步扩大。而不足的原料,除了本地补充之外,还从印度订货。

    蔡礼很精明,就盯着南京布生产,尽管美洲的棉花很便宜,大量向中国出口,但他就是不碰白布。这两年不是没人考虑建工厂,但生产出来的布绝对没销路,美洲的人力太贵了,生产出来的棉布,比从中国进口的都贵,质量上还比不上,开一家工厂,破一家富人。

    但南京布不同,这种棉布带有奢侈品的味道,全世界产量都不大,稀缺程度比不上丝绸制品,但比普通布稀缺太多,加上中国本地消费能力太强,美洲再富裕,富人加起来也不可能比中国还多。

    所以南京布在美国一直有销路,哪怕是蔡氏仿造的西贝货也不愁销路。

    可惜的是,模仿者竞相出现,光小石城里就出现了十多家南京布工厂。

    不过蔡礼又先走了一步,回国取回了真经,跟国内的设计师建立了联系,这些人将会用美洲和印度的彩棉,设计出不同的方案来。他们的设计可不单单只是图案那么简单,专业设计师们,还会考虑纺织的技术和方法,不然就不用专业设计师了,直接找画家得了,事实上如何将复杂的画面,设计成能纺织的工艺,才是这些设计师专业能力的体现。图案,只是最表面的外观罢了。

    蔡氏手残,但她心灵手巧,她不需要亲自纺织,只需要摸索技术,她很快就领会了中国那些新机器的原理,教会了其他人。而且还得到了新的设计,根据这些设计在机器上实现了产品后,新的南京布诞生了。

    不几年,蔡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当然工厂不是她一个人的,她只是一个合伙人。但这足以让她分到上万两的红利,回乡盖了更大的豪宅。不是回王家堡子,而是回中国,回华亭的乡下。

    至于王家堡子,再一次印第安人的反叛中,几乎被摧毁。之后那支反叛的印第安部落,被官兵杀了个干净,王保长在抵挡印第安人的时候被打死了。新的保长是他的儿子,王家堡子依然名副其实。

    王少爷比他爹开明,请蔡氏回乡开工厂,让一些孤寡能够生计。王家堡子此时已经有了三百多户人家,已经成为了一个小镇,建立了自己的码头,有蒸汽船随时停靠。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棉花田,多数都是彩棉。

    因为繁荣,所以引来了陷入贫穷的印第安人的侵袭,但这片土地就是这样,血腥与繁盛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官府镇压了这一带的印第安人反叛之后,将造反的印第安人遣散,只剩下妇孺的反叛印第安村落被并入了王家堡子,印第安妇孺们被安置到了新的工厂中。王家堡子也改成了王家镇,覆盖周边八个村子,数千人口。

    小王保长希望王家镇能够变成王家县,而立县的条件只有一个,人口超过十万人。吸引移民是不可能了,招募工人倒是有可能,所以在中国读过书的小王保长希望,能通过开办工厂,让王家镇的人口达到十万。

    那时候他就是县令了,真正的朝廷命官。

    张有富如意的又娶了一房小妾,他想多生几个儿子。

    蔡氏一心扑在工厂上,而且她学会了读书写字,她希望能成为一个设计师。

    蔡礼继续扩大他的棉花和棉布贸易,他在小石城买地建造了更大的仓库,沿河开办了十几家分号,从中国进口棉布,从美洲收购棉花,在新奥尔良建立了货栈,他希望做美洲最大的棉布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