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三节 奔向黑非洲-第2/3页
要通往这时候的欧洲经济中心,以英国为核心的西北欧,奥地利人必须经过莱茵河流域,这就要穿过整个德意志地区,尤其是北德意志地区,而北德意志的霸主普鲁士已经崛起到可以跟奥地利争夺德意志霸权的地步,所以奥地利的出海通道要么受控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多瑙河下游国家,要么受制于普鲁士为代表的北德意志邦国。唯一能够自己控制的,就只有靠近地中海的亚得里亚海出海口。
苏伊士运河的开辟,让地中海再次成为大航路的核心,地中海国家中,希腊还被奥斯曼帝国统治,意大利分裂为一个个邦国,要么被奥地利控制,要么就是被法国和西班牙控制,法国和西班牙人家都是拥有大西洋出海口的国家,因此真正得益最大的,正是奥地利帝国。
此时的奥地利,可不是一个内陆小国,而是统治者后世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部分波兰、部分乌克兰、部分罗马尼亚、部分德意志邦国,部分意大利邦国的欧洲四大强国之一。人口上仅次于俄国和法国,都是两千万人口的规模,比普鲁士人口多三倍,是英国的两倍,领土上则仅次于俄国位居第二大国。技术上,比北欧国家更早开始工业革命,教育上,第一个推行了六年义务教育。
这样一个大帝国,就是因为脱离主航道,逐渐的落后于其他国家。历史上,一战之前奥匈帝国的发展速度比其他列强都快,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让他们可以拥抱世界大市场了。
中国商品的涌入,虽然让奥地利一些产业受到了冲击,可是商业却大大发展了起来,进出口双双增加,关税收入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作用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虽然跟英国、普鲁士一起,逼迫过中国开放殖民地市场,可奥地利对中国势力进入欧洲,是最为欢迎的。
奥地利跟欧洲公司签订协议之后,法国人马上不甘于落后,也同意了欧洲公司的条件,之前法国人对尼日尔河领土是有一点野心的。法国也从事奴隶贸易,但位置比较靠上,他们在塞内加尔建立了出海口,达喀尔就是法国的奴隶贸易基地。
而且法国人发现,塞内加尔河其实也能通往廷巴克图,只是要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他们并不紧迫,想寻找一条更便捷的通道,但奥地利人捷足先登,让法国人不得不放弃野心,迅速承认中国人对尼日尔河基地的主权,其实也就是变相的放弃了在该河流的争夺。
之后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各邦国。至于西北欧地区,他们团结在了英国人一边。
各国大量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那些退伍老兵,纷纷拿起行囊,开始奔赴非洲。
地中海国家路程最远,先通过直布罗陀,然后进入尼日尔河,最后抵达廷巴克图。
西班牙和法国占有优势,奥地利帝国和意大利邦国则吃了地利的亏,但只要到达了尼日尔河口,就可以方便的利用中国人建立的基地,快速进入廷巴克图。
西北欧国家,则是以英国为先锋,强行挤入尼日尔河流域,在既得不到中国支持,缺乏水文数据的情况下,自己一点一点摸索,自己建立前进基地,等他们抵达廷巴克图的时候,法国、西班牙公司早就把最好的金矿圈占了,奥地利和意大利公司分享到了一些残羹剩饭,英国和普鲁士的公司只能去寻找那些尚未发现的金矿。
这些非洲公司,向世人展现了什么是资本主义的血腥暴力,他们看到周边部落的弱小,他们那些经过拿破仑战争洗礼的雇佣兵的强大,马上就开始使用最原始的暴力,抓捕黑人作为劳工,帮他们进行无偿劳动。
马里帝国分裂出来的一个个部落势力,在这股殖民势力的扫荡下,完全没有自保之力。
马里的黄金储量是很多的,后世是非洲第三大黄金生产国,仅次于南非和加纳,黄金探明开采量近千吨,年产量超过五十吨,折合金本位制的英镑高达700万镑,在这个时代,那真的是一笔巨款。
随着金矿不断被发现,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涌入这里,出现了一个从欧洲到非洲的移民潮,短短一年内,就有三万多人涌入马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