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速之客



第1章不速之客

        嘉庆三年(1798年)四月初六的上午,温煦而柔美的阳光普照着山西祁县小韩庄戴家的演武厅。戴二闾和他的大哥戴大闾,还有他舅家表哥郭维汉、侄子戴良栋,一个个满头大汗地走出演武厅,一边走,他们还一边扭动着脖子,缠在脖子上的长辫子也跟着抖开。院子中的辘轳井边,伙计长贵正掂着大木桶往面前的铜盆里倒水。井台上一溜放着两个铜盆,一个盆里已经盛了满满一盆水。井边的木槿花开得正盛,地上落了一层,连刚刚倒进水的铜盆里也漂着几朵。

        长贵看见戴二闾领头走了过来,放下木桶,哈着腰说:“几位公子爷,净面水准备好了。”

        戴二闾挽挽袖子,蹲在铜盆边,手刚伸进水中,月亮门那边慌慌张张跑来了二侄子戴五昌。还没到跟前,他便连呼带喘地说:“二叔,二叔,有人找你!”

        戴二闾急忙从地上站起来,回身望着戴五昌,另几位也返转身,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没等到二闾问话,戴大闾眼一瞪,斥责着儿子:“你这孩子,不好好念书,跑这儿来咋呼啥哩?”

        戴五昌满腹委屈地说:“有人来找俺二叔嘛!”

        “谁?”郭维汉接着问:“是不是想来比武的?要真是比武,他算找对地方了,咱家可真不怕他!”

        戴二闾问道:“人在哪儿?”

        戴五昌指指前边,望着戴二闾的眼睛,咽下一口唾液,这才说:“在咱们家客厅里等着呢!他说非要见你,俺奶奶就让我来喊你了!”

        几个人匆匆忙忙用井水抹抹脸上的汗,便急急向客厅走去。

        50多岁的邓永升正坐在戴家的客厅里品茶。常氏夫人默默地坐在八仙桌的另一边,安详而尊贵的神态中,还隐隐透出几分诗书人家的典雅。戴二闾他们一进客厅,邓永升就连忙站起身,双手抱拳,躬身一揖:“敢问文熊老弟一向可好?”

        戴二闾迷惑地问:“先生是……”

        常氏夫人说:“老二啊,这位是离咱家十八里地邓楼的邓永升掌柜,他说要找你帮他一个忙。”

        戴二闾一边请客人坐下,一边谦卑地说:“在下不才,我能帮上你什么忙啊?”

        邓永升捻捻頦下长须,用放光的眼睛扫视一下客厅中的所有人,最后把目光落在戴二闾身上:“文熊老弟,我是慕名而来啊!我想,看在咱们这乡里乡亲的份上,你也不会拂了我的一片心意吧?”他品了一口茶,紧盯着正襟危坐,聆听他说话的戴二闾:“现如今,你在咱们祁县也是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你是不知道啊,这外边传得可神奇了。不过,我知道,令尊如今在河南赊旗店开着一家镖行,专为咱们山陕二西的商人们保驾护航。我有一批咸货,啊,对你明说吧,就是盐,想送到赊旗店。开始呢,我寻思着在赊旗店请令尊回来。后来一想,这几年你的名声日益大了起来,你是既有令尊的真传功夫,又不误读书的世家子弟。更重要的是,令尊又向我推荐了你,所以,我才不揣冒昧,找上戴府。”

        “这么说来,邓掌柜也在赊旗店做生意?”戴二闾问道。

        “是啊,是啊。”邓永升说:“咱们山陕二西的商人们,早在乾隆爷的时代就看中了赊旗店这块风水宝地,人称为赊店镇。它和周口镇,道口镇,朱仙镇,并称为中原四大名镇。况且,赊旗店还是中州一个较大的码头。它西行川贵,东接江浙,南望湖广,北通晋蒙。南靠长江天险,北临黄河大流。南有湖北武当山,那里的内家拳威震江湖;北有嵩山少林寺,少林拳风糜天下。恐怕你们这些习武之人,要比我知道得更清楚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