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真亿万富豪-第2/3页



哪怕这些女知青也只是暂时性的,她们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打算先在这里混着,等到有了好的出路就立马跑路。

这样一来,缝纫社根本就没有达到刘洪昌要求的招工人数。

这可把王大妈给气坏了,她一心想着给返乡知青找工作,结果这些人还不领情,觉得去缝纫社低一等人。

没办法,王大妈只得开始招收,这个街道那些闲坐在家的妇女们。

知青们不愿意干,这些妇女们可是相当的乐意。

毕竟,她们闲坐在家里也赚不了多少钱,反而进了街道办的企业,还能多赚点。

甚至不但她们一个个进了缝纫社,还问王大妈要不要她们的亲戚朋友。

只是,街道办就是为了自己街道谋福利的,自然不可能要其他人,再说人数也早就够了。

就这样,她们先是集中培训了一番,然后开始制作假领子。

虽然假领子赚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个做起来简单,可以当做是练手的。

随后就是从易到难,开始制作专门为《庐山恋》设计的时装一样款式的服装以及各种西服。

这里从一开始就没有像内地其他企业一样是固定工资,而是完完全全的计件工资制。

这种制度可是能够极大的发挥工人的工作热情,等到第一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最少的都能赚40多块钱,而多的竟然达到了80块。

这是什么概念?

在国营企业当中,制衣厂的一级正式工一个月的工资也才29块钱,而八级工也就76.9块钱。

而市营企业和其他的企业,那赚的就更少了。

原本她们也是这个想法,认为在缝纫社这种街道办企业肯定一个月也就十几块钱。

可谁成想,哪怕工资最低的,都比国营服装厂的三级工工资都要高,最高的甚至比八级工还多好几块钱。

要知道,八级工那可是极为稀少的存在,在全国都没有多少个,大多数的工人都是五级以下。

那还只是第一个月的,后边随着工人们愈发的熟练,工资就没有低于60块钱的,最多的甚至超过了100块钱。

就这,还是因为街道办限制了工作时间,如果不限制的话,她们怕是能一直干下去。

限制工作时间倒不是怕她们赚得多,主要是担心她们太过劳累而发生意外。

虽然这缝纫社没有固定工资,没有福利劳保,更没有带薪休假,但却因为计件工资制,赚的反倒比国营企业还要多很多。

而且,这缝纫社是刘洪昌专门为了家乡人谋福利的,所以没有像那些黑心老板一样使劲压低价格,让工人们赚的更多。

甚至每到重要的节日,还会给工人们发福利。

像今年的中秋节,每个工人都发了两斤肉、一个罐头、五斤米和两斤的月饼。

这些那可都是好东西,全都是要凭票购买,哪怕他们平时想要多买点都买不到。

尤其是月饼,那可一直都是属于紧缺的物资。

在当时月饼都是食品厂提前三四个月做好的,然后统一分配到全国各地,并在中秋前进行销售。

销售的时候,也是需要月饼票的,只有中秋当天买月饼,那才不需要用票,但也不是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而且月饼价格也不便宜,一斤就得一块多,寻常家庭也舍不得买太多,也就是买个一斤尝尝。

那时候吃月饼可不是论个吃的,基本上都是一家人一次才分一个月饼,每人拿着一小块。

由于月饼很硬很硬,也没法吃快了,都是小口小口的啃,老人的话都是含在嘴里含着吃。

至于这些月饼,并不是刘洪昌买来的,而是他让二食堂的那些人制作的。

烤箱是他签到获得的,至于材料什么的倒是他送来的。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起工作了很多年的同事,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由他来出材料,然后二食堂来制作月饼往外卖,最后再进行分成,那次可是让二食堂的人全都赚了不少的钱。

等到过年前发福利的时候,更是一个工人发5斤肉、10斤面粉、10斤油还有一包硬糖。

缝纫社一次给她们发这么多的好东西,工人自然是非常的开心。

这么些的好东西,也着实让外边的人眼红。

缝纫社赚得多,发的东西也好,一下子让这里的工作成了香饽饽。

以前那些没有来这里上班的知青们,一个个肠子都悔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