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一封信-第2/3页





        伢子咧着嘴笑了笑。

        “没出息,你师父我那会可是抱着救病治人行天下的想法才做的郎中呢。”

        “我师父那会夸我是个天才,一个劲的求我做他的弟子呢。”

        老郎中看着天一脸得意的笑着。

        “是的是的,师傅最厉害了。”伢子在一旁拍着马屁。

        老郎中拿起旱烟袋子抽了口说道:“是什么是,瞧瞧你,都跟着为师这么久连个小小的头疼都治不好。”

        “以后离开了为师,你岂不是糊口都做不到?”

        老郎中咬了口伢子用钱买来的馍馍,一脸的语重心长。

        馍馍是伢子采药换来的,伢子医术不如老郎中,但是身体好啊,翻山越岭什么的不在话下。

        “嘿嘿,等哪天师傅想开家药铺子,我就负责给师傅打下手,管饱就成。”

        伢子一脸的嬉笑。

        老郎中要用干瘪的手摸了摸伢子的头,笑了笑,笑的有些开心。

        眼前高高的城墙,一阵风吹来卷起地上的风沙,城楼上古朴大气的写着“永安城”三个大字。

        这儿是老郎中的家乡。

        外出游历的他觉得也该回家看看。

        城中的景色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当年的那群人有了些变化不免有几分伤感。

        但重回故地的感受是喜悦的,冲散了伤感,故而也就不在意。

        老郎中如伢子所想的的一般开了家药铺,位于城东。伢子在里边打着下手。

        药铺不大,郎中水平也算不上多高深。因为老郎中撒谎了。

        当年不是师傅求着收徒,而是他求着想当徒弟。

        那时候师傅收徒是很慎重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不是说说而已。

        那是一种传承的流传。

        当师傅的不是开武馆的,没有精力教授太多的弟子,故而收徒是有讲究,是要看天赋的。

        很无奈,老郎中属于没有天赋的哪一种普通人。

        不识字,不识药材,记性差,脑子转的慢,不懂得举一反三。

        有人说识字算什么天赋,这不是学了就会的吗?

        可,在哪会识字的能有几人呢?你会的其他人不会那便是优势,优势也是天赋的一种。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这是宋濂的求学道路,也是老郎中的求学道路,不受待见的他,是不被带有什么希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