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户户相护(求订阅,求支持)



  民怨累积!



  手执棋子,盯着棋盘,朱国强良久不语。



  其实,大明对于他而言,就是一个棋盘,作为棋手他,必须在通盘考虑。



  通过给予军人一定的特权,提升军人的社会地位,这是后世最通行的作法,什么军人不用排队啦,乘车免费啦,诸如此类的特权……实际上都是可有可无的。



  为什么朱国强会给军户那么多特权,说白了,就是因为宋代以降军人地位底下导致的,为了重新树立汉人的尚武之风,提高军人地位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其实,朱国强提升军人地位的方法,都是有先例的,像军户的司法特权,看似特权,可却是后世的通行原则——军人犯罪案件属军队管辖。



  至于赏赐宅田,于其说是借鉴了朱元璋的军户制,倒不如说是披着军户的皮,借了汉高祖刘邦的《高帝五年诏》,以此诏书,刘邦对自己军团的所有士兵,皆授予大夫及以上爵位,使其享受根据爵位应有的土地、田宅等待遇,并减免了所有军人及家属的租税徭役,建立了一个利益捆绑特权阶层;与此同时,刘邦在关东地区分封了一批强大的刘姓诸侯,作为刘氏政权的屏藩,尽管这一措施在后来显露出诸多弊端,但在当时皇室幼弱、功臣和外戚强大的现实背景下,乃是确保刘氏皇权安全的必要举措。



  通过高帝五年诏,刘邦为汉朝政权建立了强大的功勋利益阶层,以确保任何外姓对汉室皇权的篡夺,都将遭到这一利益集团的猛烈反击。



  朱国强干的也差不多,通过对军户赐赏军功宅田迅速建立了强大的、与大明皇权利益捆绑的军人阶层,以一百六十余万军功小地主为核心的“军勋集团”成为大明皇权最可信赖的力量。



  这个军功小地主拥有什么呢?



  “……万户,在册人口万人,土地2.963亿亩……”



  这些数字是什么?



  是大明现有军户的数量,对于这些数字,朱国并不陌生,但是还有一个数字。



  大明有1.3亿人口,土地九亿余亩。



  军户的人口不到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但却拥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当然,这其中大概有三千万亩属于皇家,属于勋臣的,可即便是如此,那些“军功地主”普遍全国各地,从外东北到承化省。



  而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明军户所拥有的特权——他们不纳粮、不当差,他们占有着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他们不纳皇粮不服徭役,他们享受着司法特权,他们的日子在任何民户的眼里,都是令人羡慕嫉妒的。



  羡慕嫉妒之后呢?



  自然就是恨了!



  这正是所谓的“民怨”,其实,何止是民怨,恐怕还有“绅怨”,毕竟,那些官绅的优免是相对有限的。



  甚至朱国强都能猜出来,为什么一篇文章之后,那些个官员为什么会突然“为民陈情”了。说白了,就是因为羡慕嫉妒。



  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恨啊。



  什么是民间有怨气分明是这些士绅们有怨气,老百姓是不是满腹的怨气,到不好说。



  但是那些塑身们,他们一个个肯定都是满腹怨言。他们的心里肯定想着凭什么这些大头兵能够享受过去他们享受的特权。



  凭什么他们要向朝廷缴税,那些大头兵却不用缴税。



  他们羡慕啊,他们嫉妒啊。



  当然,到最后这一切都会化成一个字。



  恨!



  那些士绅们一个个的小心思,朱国强又岂能不知道?



  那些人过去不纳粮不当差的时候,他们可曾想过“民怨”?



  “民怨累积……”



  朱国强冷笑道。



  “民不民怨的到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正优待那些军户,肯定是让地方上绅怨累积了,他们当然不敢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但是却不妨碍他们扯着老百姓这张虎皮来给自己说事儿。”



  冷冷一笑,朱国强随后又说道。



  “可是他们忘了,忘了朕是什么人了。人家说官官官相护!当官儿的,一个个的都是官官相护,更何况咱们军户呢?让他们也知道什么叫做户户相护,过去他们一个个的在那里官官相护的时候,老百姓到哪里说理去。现在,让他们也去尝尝这种滋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