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自古以来 (第二更,求订阅)



  两个青年能够掀起什么样的波浪?

  这谁都不知道,但是那天晚上与蒲松龄彻夜交谈后,梁志就埋头于《山海经》等书籍之中,同时又不断翻看着这几年的地理、博物书籍,以对应异域异兽,对应异域邦国。

  他甚至用“山海经”来重新诠释了这个世界。

  乾圣十九年岁末,当他以近年地理大发现考据《山海经》一书的文章于报纸上刊载时,几乎等同于“古人地理大发现”的“考据”顿时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蛮夷茹毛饮血之时,先秦古人的足迹即已经踏遍世界!”

  这一论调的出现给很多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多年来,对于大明来说,或许大明可以用“郑和下西洋”来显摆“天朝威仪”,但是却不能否认是西洋人开创了大航海时代。

  尽管这一事实大明不屑于去否认,但是却有很多人隐约觉得有些不甘心。

  为什么呢?

  天朝的颜面啊!

  甚至于面对西洋人给世界命名,大明同样表现的极为不甘,比如亚欧美非各大洲的命名。就让大明的学者们很不爽。尤其是“亚洲”的说法,在那些学者们看来“亚洲”终归是西洋人给东方的称谓。堂堂天朝,世界中央、地大物博,称之为“亚”总归有些不妥吧。

  为此,大明的学者们特意纠正了一下在地理上称中国为“神洲”,可神洲总不能包括“天竺”等地吧,于是乎“神洲”就是中国,就是大明,其它的地方……呃,还是亚洲。

  这样的矛盾甚至在皇家科学院引起过称呼,一方面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世界是由西洋人命名的,甚至就连大明也需要向欧洲学者学习现代地理知识。而另一方面很多人不能接受欧洲人给各个大陆的命名。人们更倾向于像以中国的典籍为各个大陆命名。

  不过,或许是因为开放的胸襟,也可能是因为颇为自信,这方面的呼声有,但并不高涨,不是不屑于争抢,而是因为……在地理大发现上,大明确实有点儿底气不足啊。

  可是现在,梁志这篇考据一出,却立即引得不知多少为之欢呼——地理大发现?

  欧洲人的?

  扯淡不是!

  先秦古人就已经地理大发现了!

  那改名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甚至,梁志的那篇考据,更是直接证明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华夏文明的优越性是其它任何文明无法比拟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天朝的学者们会杜撰、会去捏造所谓的历史,以证明自身的优越性,他们同样关注的是论据的可靠性。甚至为什么大明的一些学者反感欧洲对世界的命名,但是却不采用邹衍的“大九洲之说”,对世界重新命运呢?那怕“洲”是水中之陆的意思,那怕是邹衍认为大地以水为主。每大洲各有九州,中国是一个神洲中的一州,叫“赤县神州”。虽然这种以海洋为主的地理观点非常符合地球的实际情况。但是邹衍毕竟是战国时的阴阳家,他的许多观点都是臆测大于现实。要将九州的相关描述与现实中的地理环境划上等号,可不是费些功夫那么简单。

  过去,有人提出过以“大九洲”为世界命名,但是却没有论据。可是当梁志用海外异兽对应山海经中的异兽,甚至对应地理大发现时,却让所有人的眼前一亮。

  “原来可以这样干啊!”

  对于倾向于考证的大明学者来说,他们终于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去给世界重新命名。通过地理考证以“自圆其说”。

  那怕是他们明知道欧洲的对世界的命名,不过是以希腊神话或圣经为参照的。大明用华夏的神话为范本为世界地理命名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大明的学者们相信——以理服人!

  你看,我都考证出现实证据了,你们必须接受我的观点!

  从之前的底气不足,到现在突然有了底气,一切自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甚至直接反应到了乾圣皇爷的桌案前。

  “你是说,有学者申请经费前往海外考察?”

  面对方以智的禀报,朱国强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还是第一次,有学者主动要到海外去考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