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皇帝家也没余粮(修改,求推荐,求收藏)



  京城无粮!

  虽然现在建奴已经退兵两个月了,可是对于京城的百姓来说,他们的苦日子并没有因为清军的退去而结束,反倒是更加艰难起来——几个月来日益高涨的粮价,非但没降,反而又涨了起来。

  每天,在京城都有各种各样的消息流传着。

  什么通州的粮仓,先前被建奴火烧了。

  什么粮仓早就空了。

  反正,就两字——无粮!

  于是乎,粮价再次飞涨起来,建奴入寇那会,粮价从二两多,也就是涨到三两有余,可现在已经涨到了五两。这样的天价,自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来的,百姓们买不粮,就只能眼巴巴的饿死。

  尽管朝廷在五城都设有粥厂放赈,但城中难免还是会有百姓饿死……

  尽管居于深宫之中,但是作为皇帝的崇祯,对京城缺粮的事情,不是不知道,甚至可以说,作为皇帝的他,也是深有体会。忙活了一天的他,已经感觉有些疲惫了,就在他强撑着身子想要继续处置事物时,肚中却响起一阵“咕噜”声,那声音让他的脸色微微一变,站在一旁的太监轻声说道。

  “皇爷,用膳了。”

  “嗯。”

  点点头,崇祯没有说话,而是接过来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他用嘴唇轻轻地咂了一下。

  茶虽香,可却不是饭啊!

  作为皇帝的他,为了节省粮食,每天只吃两顿饭,其中还有一顿是稀饭。有时候忙起来时,也就忘记饥饿了,可是今天,他却真的觉得有些饿了。

  当宫女把饭端着托盘站在他面前的时候,崇祯已经感觉到腹中确实有些饥饿难耐了。在过去的半个月里,他每天都只吃两顿饭,按照先前下的旨意,晚上只喝一碗稀粥。

  身为皇帝要与民共患难!

  就这一点上,崇祯确实做到了许多皇帝做不到的事情。

  可今天,当崇祯的视线望过去的时候,顿时愣住了。

  托盘之上,孤零零的放着一只精致的瓷碗。

  碗里有粥,可是那碗粥里,甚至只有一些能数得清楚多少粒的米,稀的甚至让人怀疑,那不过只是一碗清水。

  “……”

  看着碗里的稀粥,崇祯心情不禁一沉,他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京城的百姓——就连皇帝家也没有余粮了。

  那百姓呢?

  ……

  两口之后,碗里的粥已经见底。

  事实证明,稀粥虽然也是粥,可对于饥饿难耐的人来说,一碗稀粥下肚之后,只会让饥肠辘辘的人更加饥饿。

  不过崇祯并没有索要第二碗,作为皇帝,他必须要遵守自己下的旨意。

  每天只吃两顿,与民共患难……

  好不容易借着接连喝了几杯茶盖住了饥饿感的崇祯来说,一碗粥,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崇祯觉得那碗稀粥可能是他这辈子喝的最好喝的粥……

  看到皇帝连喝了两碗茶水,随侍的太监心痛道。

  “皇爷,你要保重龙体啊!……”

  崇祯闻言,脸色不由的变了变,

  “百姓要紧,”

  半晌,崇祯他才慢吞吞他说。

  “城中百姓无粮,漕粮一日不抵,朕,就一日不食三餐。”

  “可皇爷,您的龙体要紧啊……奴婢、奴婢……”

  就在太监吱呒着想要求皇帝吃三餐时,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喊道。

  “大喜,皇爷大喜啊……”

  口喊着大喜的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的他,手中拿着一份奏折,一边跑一边喊道。

  “皇爷,山东巡抚宋学朱上奏,其委托粮商筹集粮食二十万石,不日可运抵京城……”

  不等王承恩说完,崇祯就激动的大声说道。

  “折子呢?快,快些拿来与朕看看!”

  接过奏折,不过只是匆匆扫视一眼,崇祯便激动道。

  “列祖列宗保佑,列祖列宗保佑……”

  他之所以会如此激动,完全是因为他深知道,对于百姓来说,粮食意味着什么,粮食就是命啊!

  这阵子百姓之所以没乱,是因为百姓们靠着官府每天施的那一碗稀的能见着底的稀粥在那里强撑着,可是,万一要是朝廷的那十几万石粮食都空了,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