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谋议-第2/3页
李娘子双手奉着酒杯,抬起双臂,偏低着头于右臂上,满含羞意的双眼也不敢看拓跋慎,屈身行礼道:“小女子今日多承殿下相救,得脱灾厄。贵妃微末之身,无以为报,唯以此酒祝殿下千秋长乐!”
拓跋慎看着不敢看他的李娘子,双手小心的接过酒杯,躬身还礼之后一饮而尽,道:“多感李娘子好意。”
李娘子见拓跋慎接过酒饮后,又屈身行礼,话也不敢再说,脸色红红的微低着头回到母亲身边。
拓跋慎感受到了李娘子的不自在,不好再多留在这里,而且再不回去,于忠找来就不好了。是以在与沧水公主和李家诸人又说了几句之后,才跟李悦祖一起回到后厅。
。。。。。。。
酒宴结束时已经是亥时了。拓跋慎主仆三人在李悦祖的带领下到了客房外,与李悦祖客气几句之后才进房,坐在床上叫陆光刘腾去准备热水,心里面想着给皇帝,冯清,曹贵人和郑娘子的信该怎么写。自从离京之后,他每隔五日就要写信回去,把自己的途中经历说一下,这次到赵郡李家的事,当然是重点不能不说,否则有小人乘机构间就糟了,李安世大小也是个刺史,放在前世就是省高官兼高官。
李悦祖离开客房以后,就直接去了李安世处,李安世并没有去休息,而是在书桌前等着李悦祖。
李悦祖在经过仆人通报以后进了李安世的房间,李安世指了一下坐床示意李悦祖坐下,并没有说话。李安世不说话,李悦祖只能压着疑惑陪着,等了一会儿,听见外面有脚步声,李悦祖以为是沧水公主,正要起身,被李安世制止了。
李娘子在拓跋慎走后不久,就和母亲卢氏一同回去了,和母亲闲话了不少时间。卢氏久久不见李悦祖回来,正想吩咐女儿先去休息,却得了李安世派人来传话,要女儿去他那里说说话。
李娘子没想到李安世现在会找她,想了想,猜测可能是要问她今天的事,不过该说的,父亲都是知道的,为何又要叫她去呢?
带着这些不解,李娘子和两个贴身侍女踏着月色,到了李安世的内院前,李安世特别吩咐家奴,九娘子来了不用通报,可以直接进来。
怀揣疑惑的李娘子进了房间,看见伯祖父和父亲都在,上前见礼:“从祖父,阿父!”
李安世让侄孙女坐在父亲李悦祖身边,说道:“今日九娘儿所受委屈,从祖已经告诉你阿父,定要为你出口气。”
“谢从祖父。”李娘子说着又准备起身答理。
李安世挥手止住侄孙女,说道:“深夜此时叫你来,不为其他。从祖听闻今日你与殿下一路同车,可有此事?”
“回从祖父话,只是在驿站回途这一程同乘,此前殿下与李,郑二位秘书公同乘一车,侄孙独自乘坐殿下的坐车。”
李安世和李悦祖没想到会有这一节,他们还以为拓跋慎和李娘子是一直在一起的,没想到有差处。两人对视一眼后,你
安世问道:“你在殿下车中,可看见些什么?”
“当时车中只有符节和殿下的一些书册,再无其他。侄女一时无聊,私自观览了一些。据殿下所言,都是一些他喜好的前人诗文,手录成册。”李娘子说到这里,又想起当时被发现的窘境。现在仔细想一想,殿下之后主动与她讨论曹氏父子之优劣,意在脱她于窘境啊!
“九娘儿可还记得有哪些前人之作?”李安世问道。
李娘子听了李安世的话,有些迟疑起来。殿下不见外,能把书给她阅览,这么说出来太失礼了吧?
李安世见侄孙女面露难色,给李悦祖使使颜色,李悦祖会意,对女儿问道:“这里又没有外人,有什么不能说的?我李氏数代仕魏,殿下能来我李家,只有迎奉之意,并无不利之心。九娘儿难道还有什么为难的吗?”
他感觉女儿好像对二皇子有些不一般比起其他少年郎君甚至是家中诸家亲戚的郎君大不一样,不然不至于对自己和世伯父也说话遮掩起来。
郑娘子只是不想多说别人的秘事,倒不是如李悦祖所想,对拓跋慎有什么不一般的,可是父亲问起,她也只好如实说道:“有一些《诗经》录抄,三曹诗词。孙女看前录,有贾谊,晁错表文。一些近代文章,曹孟德之《述志令》,江统之《徙戎论》,还有南朝之《夷夏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