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宏的身份,柳羽清楚。

  柳羽的身份,刘宏更清楚。

  这一场“玉林观”中的“对话”,看似是陈王与玉林观主,其实…则是大汉天子与天师道大祭酒,是皇帝与皇长子,很有可能也是大汉如今的主宰者与未来继承人之间的对话!

  以“肾阳虚”为引子…

  用太阳、地面、地底的比喻去诠释刘宏如何根治“肾阳虚”。

  通过这三种比喻…

  柳羽深入简出的将中医复杂的医理说于天子刘宏听,让他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故而,如今的天子刘宏很期待…

  羽儿在根治“大汉”的弊病,根治“大汉”的症结上也能如此。

  倒是柳羽…

  他沉默了,或者说,他陷入了某种细想,某种深思。

  国事蜩螗,江河日下的大汉,他的弊病又在哪里?

  “柳观主直说无妨,阳虚对应的是太阳与地底温度的失衡,是中层地面温度的失调,那么…大汉了?大汉对应的‘太阳’、‘地面’、‘地底’又是什么?”

  被刘宏这么一问…

  柳羽索性张口,“那陈王殿下,在下就直言了。”

  “但说无妨!”

  “诚如阳虚症状中,我提及的‘太阳’、‘地面’和‘地底’,大汉的症状也是如此,基于大汉帝国,所谓的‘太阳’就是指代‘神圣价值’,是门阀、氏族、百姓…深深镌刻的‘神圣价值’,是天权神授,是天子受命于天!”

  “至于地面,则是朝廷…则是各地的门阀氏族,则是公卿百官!地底就是底层的民众…”

  讲到这儿,柳羽顿了一下,继续开口。

  “就比如太阳对应的‘神圣价值’…只要是汉帝国的百姓,无论在哪?无论是谁?他们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名字——汉人!都认一个根深蒂固的主宰者——汉天子!汉之一字可谓是意义深重!”

  “这是为何?这是区别于秦王朝的二世而亡,汉帝国大一统的时间长达三百多年,汉帝国的影响与制度推行到了各城各郡,哪至于外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使得儒家成为帝国正统思想的同时,也通过这种文化的力量进一步奠定了人们的信仰!信仰这东西一旦形成,那是根深蒂固的,若然不是被逼到绝境上,谁也不会怀疑自己的信仰!”

  讲到这儿…

  柳羽的语气愈发的一丝不苟。

  “可…如今的大汉信仰正在流失,这是因为…当边陲军抵挡不住南下的胡虏进犯,当边境的子民无家可归,妻离子散,乃至于被胡虏劫走;当天灾**,朝廷无力回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流民,流离失所;当百姓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朝廷看不见,地方豪强却坐拥良田千顷,却无动于衷,继续更加盘剥他们时,这份来自三百年根深蒂固的信仰开始动摇!”

  听到这儿…

  刘宏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

  羽儿说的这些…每一句,他…他都切身体会到了,且…让他这个天子——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偏偏,最难的一点是。

  这个信仰…一旦出现怀疑将极难修补。

  当然…柳羽提及的这点,也是基于黄巾之乱爆发分析的。

  黄巾之乱爆发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大汉的基层治理彻底的失序、示范、失调…

  当然,他穿越到这边,做出了一些修补。

  比如…黄河水患时救助那些孤苦无依的流民;

  再比如,通过引导天子“囤积居奇”的方法,让天子囤驴大赚一笔,避免了卖官鬻爵,进一步的加速底层治理失序、示范的进程。

  还有…抗击瘟疫,防范边陲也是如此,至少让边陲百姓多出了一点希望。

  但…

  尽管如此,可个人层面对整个帝国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

  没有卖官鬻爵,察举制选出的地方官,就清廉、高洁了么?

  黄河水患也只是大汉众多天灾中的一条。

  更别说防范边陲…

  二十万控弦之士的鲜卑不过是遭逢了一场小败,他们依旧虎视眈眈。

  在高压之下,底层百姓失去信仰,失去神圣价值…治理依旧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这也才有了…古籍文献中,那“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如此明目张胆的改变神圣价值的太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