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赎身-第2/4页
但其实她自幼聪慧,身陷囹圄却并不沉沦于纸醉金迷,反倒喜好读书学文。平日里闲时禁不住作些小诗吟唱一二,哪知一朝被管事发现,被人作了筏子。
妘昭昭在红雕八仙桌前坐下,招呼念青同坐,见她眸中闪过一丝慌张,昭昭又宽慰她且安心。
她花费如此价钱,实则内心早已足有九成把握。
史书记载,大邺历程百年歌舞升平,汴京繁华极盛。如今的当朝天子正坤帝不多日便将要驾崩仙逝,后晋雍帝继位。
晋雍在政绩上是一位平淡庸碌的帝王,稳固江山全靠几位当朝名臣尽心辅佐。然则这位皇帝文学造诣却颇高深,且极为精于书画。
晋雍帝幼年间在太学深受传统骈文之苦,见不惯严肃文学,一经登基便下令改革文坛。君主提倡雅俗共赏,自此上不得台面的靡靡之音也逐渐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一朝天子一朝臣。大邺的文化也因其民俗别具一格而独树一帜。正是这些所谓“辞藻浮糜”的轻艳之词撑起了大邺文坛的半壁江山。
这之后,多少自命风流的才子佳人盛极一时。
临渊略翻看几眼,随即将诗集搁下,微沉的目光掠过妘昭昭,没再说些什么。
正坤帝继位时已近花甲,而当朝储君醉心诗籍并非新鲜谈资,其中关窍不难理解。
是他小瞧了她。小小年纪,胆大妄为,却又……心思敏锐,无可指摘。她委实不像孤芳清高的妘氏族人。
妘昭昭瞧他脸色,便知这事成了,顿时喜上眉梢。
临渊看她喜滋滋的神情,失笑问道:“念青如今是千机阁的人,你又有何利可得?”
妘昭昭扬眉,一双杏眼溢出松快笑意,掷地有声:“日后,我要做独家出品方。”
那天过后,曾经风头无量的歌姬念青逐渐销声匿迹,仿若一朵已经枯萎凋零的花,芳香散尽,淮陵各处深街短巷再无人提及。
临别回家前,妘昭昭顺便嘱托临渊帮她调查一下百花楼是否暗藏辛密,以及姬曲生原先可得罪过什么人。
交往这几日,念青恐她误会,早与自己一一说清道明,她并不认得姬曲生,花灯节那天,姬曲生是被人以诗会之名被骗去淮陵坊,不知是谁有意作弄。
那又傻又清高的书生,自坠湖到被诬陷,接二连三的祸端恐不简单,怕是自己何时招惹过什么人都不知晓。
思及此,妘昭昭好一阵暗自捶手顿足。
成亲堪堪七日,今天也想与姬曲生劳燕分飞。
今年的夏季格外炎热,骄阳似火。
三伏天,正坤帝在避暑的行宫内驾崩,国丧哀鸣,新帝朱笔批示,举国上下需服丧二十七日,汴京各处禁歌舞宴乐。
如此,念青一事便急不得,可妘昭昭却还要讨生活过日子,一家三口如今仅凭她卖书的微薄收入支撑门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