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变化
星星和米米折了一把芽芽碰,捧着回到爸爸身边,坐在竹下慢慢地吃。
“咕—咕—咕。”
斑鸠停在附近鸣叫,有时是三音节,有时是四音节的“咕—咕—咕—咕”。
米米好奇地仰着脑袋,循着声音去寻找它们。
可竹叶太密了,他们只能听其声,而不能看到其影。
斑鸠的叫声还未停下,四声杜娟飞了过来,不停“布谷—布谷”地叫唤。
不同地方对四声杜娟的叫声翻译各有不同。
有豌豆包谷、光棍好过、割麦收谷、关公好哭……
它有很多的俗名,都是根据它的叫声来取的。
“唧唧啾啾。”
听到身后传来悠扬婉转的鸣声,星星伸手轻轻扯了下米米的衣袖,指指后面,小小声地说道:“是画眉。”
两小孩站了起来,轻轻悄悄地转身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竹林下有一群画眉在走动,大约有十来只。
他们不敢靠得太近,隔着一段距离,藏在竹子后面,偷偷探出头来看着那群小鸟。
它们走路的样子很可爱,两只腿并起往前跳,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
画眉一路往前走,一路蹦蹦跳跳,米米看得瞪大了眼睛。
它们走了一阵,然后扇着翅膀在竹林低处飞来飞去。
一会飞到竹枝上,一会飞落到地上,在竹叶间啄来啄去,找食物来吃。
画眉越走越远,米米想跟上去看,一脚踩到地上的竹叶,竹叶酥脆,发出了酥碎的声响。
它们发现了两人,一下子飞高,飞走了。
星星和米米跑着回到挖春笋的地方。
米米蹦到爸爸妈妈中间,叽叽喳喳地说着刚才看到的画眉。
星星捡起挖到放在地上的笋子,一颗一颗装进蛇皮袋里。
“爸爸,挖了好多的笋子啊,我们要吃不完了。”
星星一趟一趟地抱着笋子装袋,来来回回,可地上还有很多,她感觉怎么装都装不完。
“吃不完可以晒成笋干。”
蒋非直起腰,回头看了下身后,一堆堆大大小小的笋子。
去年的冬笋,他挖了两大蛇皮袋,扛回去剥掉外皮,放到院子里一晒,只收获了一小袋笋干。
他感觉吃得不过瘾。
这么几袋子春笋,中午吃掉一些,留着让徐海浩带回去一些,剩下的晒成干也没多少的。
蒋非、徐海浩、蓝悦妮和江嘉奋力挖了一上午,装了满满三大蛇皮袋春笋。
蒋非蹲下,拿绳子系好开口,把蛇皮袋扛到肩上。
徐海浩和江嘉也各扛了一袋。
一行人收获满满地下山。
他们在山脚不远处遇到了雷子、白露等一帮小朋友。
除了村里的孩子,还有几个生面孔,是过来采摘园种菜的游客带过来的。
小朋友们在山脚边上拔茅针吃。
茅针就是茅草中央抽出的细长的嫩茎,外表由几片嫩叶紧紧包裹。
春生芽,布地如针。
茅针呈现一种椭圆的形状,露出地面的全是嫩嫩的小尖,捏住一头,轻轻一提,整个就出来了,闻一闻有澹澹的香甜味。
拔出的茅针,剥开叶子,会露出寸把长的一条嫩芯,柔柔软软的。
把它放在口中细嚼,有一点点甜,还带有草木特有的清香味道。
向阳的山坡上、小溪边、田地边,到处是抽芽长叶的茅草。
拔茅针剥而食之,也就是这半个月一个月内的事情了。
一丛丛茅草很快会分叶、开花,蔓延成一大片,那时就不好吃了。
星星和米米看到小伙伴们拔了一把茅针拿着吃,瞬间迈不动脚了,飞快跑着去拔起茅针来。
“星星,最多玩半个小时,你就要带着弟弟回家吃饭了。”蒋非叮嘱道。
“知道了,爸爸。”星星乖巧地应道。
小孩子玩起来容易没有时间观念。
蒋非小时候,村里很多人家还是烧柴火做饭的。
他们都是看厨房烟囱冒出来的炊烟,来判断家里的饭菜好了没有。
看到白烟越来越少,便知道要赶紧跑回家吃饭了。
把笋子扛回家,蒋非进厨房跟妈妈一起做午饭,徐海浩几人在院子里剥笋子的外皮。
陈小梅看到儿子进来厨房,对他说道:“今天上午有三十来个游客过来买鹌鹑蛋,有一半的人都没有买到。”
因为前面过来的游客都是五斤十斤地买,星期一至五多积攒下来的一点鹌鹑蛋,昨天星期六就卖完了。
后面过来的,鹌鹑蛋已经没了。
“没事,物以稀为贵,说不定他们惦记在心,还会多过来几次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