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螺蛳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养了狗子后,蒋非感觉自己多养了一个熊孩子。

  还是调皮捣蛋又黏人的熊孩子。

  每次看到他出门,不管他要去哪里,它都要屁颠屁颠地跟上来。

  蒋非觉得可能是只有它一只狗子待在山上太无聊了,找不到玩伴,孤单寂寞吧。

  所以每天下山都把它捎下来,让它跟村里的狗子多接触一下。

  不过,球球好像并不喜欢跟同类玩,见到比它大、比它小的狗子都不感兴趣。

  反而喜欢招惹猫咪、鸡鸭鹅之类的。

  球球一下到山脚,撒腿就往小溪的方向跑去,那里有不少人,看着挺热闹的。

  蒋非看着它跑远了。

  呃……球球还喜欢热闹,喜欢人多的地方,俗称“人来疯”。

  蒋非跟在狗子的后面走了过去,还隔着一段距离,他已经从一阵阵笑声中,听出女儿的声音来了。

  走近些,他看到星星蹲在溪边,右手搭在球球的背上,半搂着它。

  “爸爸,你下来啦,白露姐姐她们摸到了好多田螺。”星星转头说道。

  小溪里除了有一群小朋友在摸田螺外,还有白露的爷爷和奶奶,以及宋冬云、郑丹乐、梁军荣几人。

  三月田螺满腹籽,入秋田螺最肥美。

  开春后的三四月是田螺产籽的时候。

  这时候捕捉田螺,田螺里面就会有很多小小的螺籽,吃起来不仅费力,而且大量捕捉容易造成田螺数量急剧下降。

  而到了秋季,当年产的螺就已经长大了,肉质肥美,正是吃田螺肉的时候。

  现在天气依旧炎热,离真正入秋还远得很。

  可这并不影响大家在九月份到来之际,尝一番田螺的美味。

  蒋非先跟他们打了声招呼,才看向星星旁边放着的塑料袋:“是挺多的。”

  满满一袋子的田螺,其中有几个“越狱”了,星星捡起装了进去,开心地说道:“白露姐姐说等下分我一半,我穿了长的裙子,不能下水。”

  “你想吃田螺吗?爸爸可以下去捡。”.

  蒋非看着他们捡的田螺是不少,可人也多,按人头分下来,每个人就没多少了。

  “想吃。”星星点了点头,“上次炒的田螺很好吃。”

  “行,爸爸下去捡。”

  蒋非随便找捡田螺的小朋友拿了个塑料袋,穿着拖鞋下了水。

  小溪里的水清且浅,他们弯下腰可以清晰地看到吸附在石头、水草、泥沙上的田螺。

  然后一个个捡起装进塑料袋里。

  溪里比较多的螺有两种,田螺和石螺。

  小溪两旁都是稻田,稻田里的田螺到了溪里,繁殖开来,便有了很多。

  田螺的个头比较大,手指头大小且呈螺狮型。

  它的壳比较薄,表面光滑,颜色呈淡墨绿。

  石螺多附在水中石头等硬物上,加之螺壳坚硬,所以叫做石螺。

  它的个头一般比较小,和指头大小差不多。

  石螺的壳上表面有纹路,而且颜色是深深的墨绿色。

  田螺和石螺炒出来都很好吃,石螺容易入味,吃起来鲜美爽口,田螺吃起来滑嫩。

  除了这两种,小溪里还有福寿螺、山坑螺和钉螺。

  福寿螺的外形跟田螺很像,个头通常比田螺大,色泽偏黄。

  福寿螺的尾部比较短平,而田螺的尾部比较尖比较长。

  福寿螺有很多寄生虫,是不能吃的,他们在溪里看到了,会把它们捡起来扔到溪边。

  最后统一装袋,用大石头杂碎,可以拿去喂鸭子。

  溪里的山坑螺和钉螺不多。

  山坑螺呈圆锥形,跟尾指差不多大小,细长细长的,浑身都是黑色的,表面的颜色很光亮。

  山坑螺对生长的环境要求很高,水质要好,只在没有受到污染的小溪中,常吸附在水中的石壁上,就像是有“洁癖”的螺蛳一样。

  相比于普通的螺蛳,山坑螺的价格要贵上不少,野生的一斤要三四十块钱,还是可遇不可求的。

  普通的螺蛳,一年能繁殖多次,繁殖能力很强。

  可是山坑螺却很娇贵,它们的繁殖能力也不行,因此产量要低得多。

  蒋非他们可以很快捡满一袋子田螺、石螺,却捡不到几个山坑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