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老物件



  徐海浩一家三口和江嘉周末要过来玩,蒋非跟他妈妈说了一下。

  难得儿子有朋友来家里玩,陈小梅很开心,一边吃午饭一边问:他们都哪里人?喜欢吃什么?到时要做什么来招待?

  蒋非看到妈妈脸上的笑容,把到了嘴边的“随便”咽下,一一回答。

  两人愉快地讨论起来,定下了周末的菜单。

  吃过午饭,星星午睡去了。

  陈小梅蹭蹭蹭跑到二楼,准备把基本没住过人的两个房间打扫干净。

  “妈,你先去睡觉吧,不急着搞卫生,等我下午来弄。”蒋非劝道。

  “没事,我现在不困,躺床上也睡不着,闭着眼睛想东想西更难受。”

  陈小梅不像星星,每天要准时午睡。

  没有睡意的话,硬躺在床上难受,她更愿意追个剧,看个综艺。

  而不是躺在床上煎烙饼。

  眼见劝不动,蒋非从舒适的沙发上爬了起来,跟着上了二楼。

  二楼有四个房间,一间是蒋非的,一间是杂物间,堆了各种有用的没用的杂物。

  要打扫的是另外两间,房间里有床和衣柜,清洁后,铺上被子床褥便可。

  陈小梅在房间里忙碌开来。

  显然,她想的打扫和蒋非不一样,蒋非只想着抹一下床铺,地一扫、一拖就好了。

  而陈小梅用脸盆盛了清水,拿了布,擦窗户、抹桌子、衣柜......

  蒋非打开衣柜,把床单、枕套、薄毯拿出来晾晒。

  “妈,这床单不是我小时候睡过的吗?怎么放这里来了?”

  蒋非伸手拿出床单,粉红色的,上面印着牡丹。

  老一辈用过的床单开始被称为“国民床单”,家家户户都有一条。

  他手上这条是他爸妈结婚时买的,他小时候曾经睡在上面做过无数美梦。

  按照他爸妈的说法,他跟爸妈分房间睡时,一定要睡在这床单上才能睡着,死活要抱走它。

  于是,它从他爸妈的房间挪到了他的房间,继续陪伴着他。

  “就是你小时候睡过的,你忘了,搬来这新家时,你嚷着要新买的床单,不要它了。”陈小梅看了一眼,好笑地说道。

  “我是说,我以为你把它丢掉了。”蒋非不好意思地说道。

  他当然记得自己曾经的喜新厌旧。

  “丢掉干什么,以前的东西质量很好,怎么用都用不坏。”

  陈小梅展开床单:“你看,上面的牡丹图案多鲜艳。”

  陈小梅把旧床单重新放进了衣柜,从下面一格拿出新的床单来。

  “你朋友来了,还是用这个吧,买了没用过几次。”

  “行,我拿下去晒一下。”

  蒋非进了隔壁房子,也把床单、枕套这些拿了出来,一起拿到院子里晾晒。

  两人打扫干净房间,陈小梅终于感觉有了睡意,下楼午睡去了。

  蒋非趁着有干活的冲劲,又进杂物间去收拾。

  杂物间里放了很多东西,但都被他妈妈拾得整整齐齐,一进来,并不显得乱。

  蒋非手上拿着布,细致地一样一样擦过去。

  房间的角落放着一张老旧的八仙桌,桌上有一个看起来也很古老的盒子。

  蒋非打开一看,里面装着的同样是老物件了。

  盒子里有三张粮票,票上印着“壹市斤”“叁市斤”“伍市斤”,下面是年份:1966。

  在上世纪50—80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购买很多物品都需要票证,没有票,有钱也买不到。

  粮票、布票、肉票、食用油票、茶叶票......

  蒋非小时候经常听爷爷奶奶讲起以前的日子。

  那时候票证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名目繁多。

  有些现在听起来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买肥皂要票,买板凳要票,买白萝卜要票。

  连结婚还要持结婚家具购买证大衣柜的票才能买到。

  这么一翻,蒋非看到他妈妈还收藏着不少已经用不着的老物件了。

  八仙桌下放着一个大摆钟。

  蒋非记得小时候是挂在老房子的客厅里的,整点就会报时,一点响一下,两点响两下......

  大摆钟上有两个孔,用来调时间和上发条的。

  它总是走着走着就变得慢了,然后爷爷就会给它上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