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出宫与赐婚-第2/3页





    赵昕见此便出言道:“父皇,儿臣不相信能写出岳阳楼记这种千古名篇的范先生会有不臣之心。”

    庞籍奏道:“雍王!你年纪尚小,尚且知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莫要被一个人的表面所迷惑了!”

    赵昕又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儿臣认为若心中有藏匿者,断然是不会写出这等忧国忧民的诗篇。”

    说着看了一眼仁宗,又道:“父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儿臣斗胆请求父皇委派儿臣为钦差大臣,赶赴杭州彻查此事。”

    文彦博赶忙奏道:“陛下!雍王身份最贵,岂能亲自冒险,若有闪失,岂不是.....”

    一众大臣皆附议。

    见此,赵昕又道:“父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我大宋幅员辽阔,山河瑰丽,儿臣若不亲眼见见大宋这万里河山,风土人情,又岂敢言为父皇分忧,为国尽忠,望父皇成全儿臣。”说着,长跪不起。

    赵昕心里对这些大臣很是鄙夷,一群看似处处为自己着想的大臣,其实都是老奸巨猾,没安好心,想把我困在这汴京城,做一个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想都别想。

    “好!既然雍王有如此豪气,朕便准其所奏,封你为钦差大臣,不过,雍王你年纪毕竟尚小,朕再派一副使协助你!众位卿家可有愿随雍王走一趟的。”

    仁宗说完,看看了众位大臣。

    众位大臣都是面面相觑,在心里计算着此行的利害关系。

    “臣愿随雍王爷一同查此事,望陛下恩准!”

    一声如雷贯耳的声音传来,赵昕转头过去,原来是以铁面无私,公正执法著称的包拯。

    仁宗见到包拯出来,便笑道:“有包爱卿辅佐雍王,想必此案必定能早日水落石出。”

    “好了!今日朝会还有别的事,那就是雍王选妃一事,有了结果,茂则宣旨吧!”说着,朝一旁的张茂则示意道。

    张茂则恭敬的走到殿前,张开圣旨,大声的念道:“朕绍膺骏命,今有高氏之女,贤良淑德,容颜端庄,赐为雍王妃,又有夏氏、庞氏、杨氏之女肃雍德茂,温懿恭淑,一并为侧妃,着礼部择良辰吉日完婚!钦此!”

    旨意宣读完,一众大臣都有些愣神,赵昕也是没想到,立高氏为王妃就算了,怎么还有三个侧妃,古代也有买一送三吗?不过,眼下我这小身板能应付得过来吗?真是想想都头疼,难怪某小说主角穿越到古代都要带个什么金枪不倒之类的外挂。

    仁宗看了看赵昕,笑道:“雍王!待你归来之际,朕亲自为你完婚。”

    “谨遵父皇旨意!”

    ......

    坤宁殿,曹皇后只是安静的看着赵昕,也不言语,良久方才说道:“雍王长大了!也有自己的主见了,本宫不阻拦你出宫,毕竟堂堂大宋王爷岂能一直养于高墙之内。且范先生素有才名,乃恪尽职守之臣,本宫也不相信他会有不臣之心,你去查清此事一方面为官家分忧,另一方面也还范先生清白。但宫外不比宫内锦衣玉食的生活,风餐露宿的你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好了!你去苗妃那吧,好好劝劝她!”

    当赵昕来到慈元殿后,苗妃一把将赵昕搂入怀里,哭泣道:“你才十三岁,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好好地安稳王爷不做,非要去那杭州干什么?朝廷里那么多能臣干吏,干嘛非要派你去,待姐姐去回了官家,让他派别人去可好?你知道吗?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姐姐我只希望你平平安安的长大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