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动见识1



现在农村收小麦都是机械化,孟佳儿小时候也是。但几分、一亩之类的小块地,大机械进去后腾挪不开,收割效果并不好,还是需要大人们手动收割小麦回家。手动收割呢,就是拿着镰刀先连杆带穗割下来打捆,运到固定的打谷场,然后以大队或是家族为单位,统一用个小型的打麦机来进行麦粒和秸秆的分离。

        在打谷场,大人们分作两拨,一拨收拾喷出来的麦粒,另一拨则把打麦机尾端出来的麦秸秆及时收走,堆到七八米远的地方。麦秸秆少的时候摊着就行,但多了后蓬松摊着就很占地方,需要一层压一层把它踩实,以便让更多的秸秆占更少的地方。通常一天下来,就能看到一座高高矗立的秸秆山。

        这踩秸秆的活计,家里没孩子或是孩子们都去上学了,那还得是大人去干。但孟家,不到上学年纪的小孩儿好几个。孟家的大人们也就偷点懒,看秸秆多了就喊,一嗓子喊不出孩子来再添一嗓子就是。这要是放白天,孟家小孩子们是很乐意去踩秸秆的。

        你想啊,站在软软秸秆上,可以蹦可以跳可以滚,还可以钻到秸秆堆里和别的孩子捉迷藏。在那个玩具匮乏的年代,这是最好玩的了。但是,这踩秸秆山的事要是放到晚上,小孩子们就不乐意了。尤其是电视上动画片的主题曲一响,小孩子们能立时跑个精光,都去距打谷场最近的那家看电视去了。

        本来夏季天热用电就多,再来两台大功率打麦机的临时走线用电,那保险丝是动不动就烧。一停电就停一片,距打谷场最近的那户人家哪能逃得过去。这边打麦机不响了,那边啪,断电,电视黑屏,隔着玻璃窗看电视的小孩子们顿时哀嚎一片。

        这个没电,小孩子们看不到电视哀嚎。大人们同样着急,收麦收麦,在麦粒晒干收进自家缸里以前,他们都停不下来。因为稍微有个天气变化来场雨,不是小块地的麦穗被雨水泡过变潮卡打麦机出麦粒少,就是大块地收割回来的麦粒得不到暴晒,以致堆积返潮发霉。

        所以一停电,大人很快就去电闸那儿,捣鼓换保险丝让它来电。小孩子们就打开电视继续看,当然这看电视是没办法连续不断的。隔个十分二十分钟的,就能听见大人们喊小孩名字去踩秸秆垛。

        收完小麦,该播玉米种子了。农村小孩子不说播种玉米,他们都说点玉米。大块平整的地是播种机来播种,用不到他们。但类似上头说的八分、一亩二分的小块地,除非是挨着大路、再给小型播种机收钱的那位说点好话,否则休想播种机进来。只能是人工挖个坑,扔两粒种子进去,再把挖出来的土用脚推进坑里轻踩一下。再挖坑、扔种子、盖土,如此循环往复,小孩子管这叫点玉米。

        听起来,似乎是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很不容易。因为地里有麦茬,那个划到小腿、踝关节上是很疼的,必须穿长裤下地才能少点疼。只是六月底七月初的天气穿长裤,没一会儿长裤就能让汗湿透贴腿上,那种又潮又热还黏腻的感觉也不舒服。有人可能问了,大人呢,他们不干吗,怎么老让小孩子干活呢?

        这个,用铁锹挖坑是由一个大人来的。铁器吗,一不小心戳着哪儿,轻则破皮流血,重则肉翻见骨,对小孩来说太危险。扔种子、培土这种安全没技术含量的活儿才是小孩干的。家里小孩多的话,可以一个专职扔种子,一个专职培土,效率更高。

        至于另一个大人,那也是闲不下来的。大块地要有人看着机器犁地播种,播种完之后就是大人上场分垄挖水渠撒化肥浇地。这个一步慢下来,那就赶不上趟。有可能是全村的地都播下种子了,就你家的还空着;也有可能是等全村的地都浇完了,你再去浇地。收获季节,农村里没闲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