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杜君其人-第2/4页
原来杜远志当年,打仗敌国被俘虏,异国他乡被劳役了十多年,慢慢地倒也攒了些银子,时间久了,看管的人也放松了,这才找机会偷跑了回来。
十七年,人生多多少个十七年,夫妻俩人见面抱头痛哭,哭过了,这心也就慢慢定了。
“桂香,苦了你了,我杜远志发誓以后再也不让你受苦,这么多年,对不住你啊”
杜父对妻子郑重承诺
“我不苦,你回来了,什么都过去了,现在我有你,还有个女儿,我知足,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李母一脸幸福,是啊,十七年都过来了,还能有更多苦难能打倒这个坚强的女人么?
杜父用这些年的积蓄买了30亩上好的田地,把自家的屋子推到盖了新的,院墙也围了起来,屋子后面又围了一大片菜地,但是因过度劳役,杜父一身的伤痛,尤其是两条腿,阴天下雨根本不能动,也就是严重的风湿,还有其他的腰伤,干不了多少体力活,加上李氏要照顾相公,杜君那时候才八九岁,所以这三十亩地都佃出去让别人来耕种了,一年下来也就是个口粮多些,李氏平时再养点鸡,后院的大菜地也够,卖点鸡蛋换个针头线脑的,一家三口平平淡淡的过了六年,过了年杜君也有十五岁了,和同村的徐家长子徐利鹏订了婚约,待十五岁冬天出嫁,细合计还有一年的光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杜父在整理鸡棚时可能站起来急了些,人迷糊了一下就摔了,这次再也没站起来,两个月的功夫人就没了,李氏也是一股火随后也去了,这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家就剩下杜娟一个不到十五岁的女娃,吃药丧葬也掏空了这个家的家底,贱卖了二十亩地,还剩了十亩水田,因为当时种着稻子就没卖,还欠着村里长五两银子,等稻子下来后卖了钱再还。
杜君个性在杜丽眼里有点木讷,五岁之前在亲祖母手里挨打受骂,五岁到杜父回来前呢,比在祖母手里能好过一些,但那个时候家里也不富裕,只能算能吃饱,吃好就甭想了,杜父回来后的这六年才是这姑娘最幸福的,能吃饱穿暖,逢年过节还能穿个新衣服,加上绣个手帕,打个络子,李氏也不跟她要,还攒了点私房钱,加上未婚夫的家境是这个村里数一数二的,对于村里的小姑娘来说是羡慕的,也遭到一些小姑娘家的嫉妒恨的。
尤其是里长家大孙女赵彩儿,比杜君还小一岁,仗着祖父和在衙门里做事的二叔,经常去书院找徐利鹏,村里人都拿这个事当笑话讲,可娇惯的赵彩儿依旧我行我素,混不当回事
杜君除了性格木讷,不怎么爱和人打交以外,其他的地方还真的挺好的,人长的比较高,肤白貌美大长腿,嗯,这个有点夸张,只占了一样,大长腿,皮肤光滑细嫩,外表文文静静的,算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干活利索,任劳任怨,不占人便宜,也不乱嚼舌根,并且一个秘密是杜君力气特别大,杜父生前没事就带着闺女去屋子后面耍一会,拿他的话来讲这身武艺得找个传承的,杜君在武艺方面的确有点天赋,一套军棍耍的虎虎生风,但作为李氏来讲,女儿耍枪弄棍的,还不如一手好刺绣呢,女儿大了以后更多时间放在刺绣上,所以女儿会武这个情况,外人基本上不知道。
还有个优点是孝顺,除了杜家父母外,对自己的亲父母也同样,攒的私房钱大部分都贴补给亲生父母,买点好吃的自己不舍的吃,留着给自己那两个妹妹,特意说的就是杜君离开那个家八年后,亲爹又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两岁,得偿所愿,连被祖母喊了十多年绝户的人,这腰板才算是挺起来了。
杜家父母离世一年后,杜君十六了,出落的越来越水灵,为了嫁妆丰厚点,每天不停歇的做些绣活。偶尔想起那个村里人见人夸的未婚夫,都会羞红了脸。
春末县试,徐利鹏考上了秀才,在大家各种恭喜中,“十七岁,秀才,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徐家人心态慢慢有起了变化,觉得杜君配不上自己家的儿子了,但是因为这个提出退婚,又怕被人戳脊梁骨,左右为难之际,因一队官兵进村起了心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