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 26 章-第7/8页





        这就有点儿意思了,侯导说:“你继续。”

        “咱们一期节目为期两周,现在过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拍摄我们对宁山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从自然环境,人口结构特点出发来想一下,比如红星公司的赵博士,他就带来了特色农业种植,让赵家沟给先富了起来。我们也可以结合我们自身的资源,去切切实实的办成一到两个项目。”黄莹莹引导大家去想。

        现场的人有陷入沉思,黄莹莹看向许子舟:“你有天然的优势,许伯伯是做商超的,看看他能不能跟宁山做深度合作,让特色农产品从深山到餐桌。”

        黄莹莹又看向曲霏儿:“你明天不是要跟欧薇澜谈合作吗?一些高科技的行业,比如姜逊志那种,他跟我说了半天,我听得稀里糊涂,只知道,哇,很厉害。他们是科技密集型企业必须在大城市,要有高学历的人才团队做支撑,肯定是没办法搬过来的。但是比如欧薇澜和英雅这种服装集团。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不能让他们来这里建厂,吸收劳动力?”

        许子舟听了这话对黄莹莹说:“莹莹,你说让百惠做农产品,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让霏儿去叫欧薇澜来开厂,就属于异想天开了。人家公司总是以利润为先的,你认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山区物流成本比其他地方高多了,人家为什么要开过来?”

        “黄莹莹是在举例,就像开代表会的很多提案,大部分提案是过一下,并不会被通过。所以我们的思维应该更加开阔,这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我们讨论之后选取可以实施的,再进行下一步。”姜逊志跟许子舟说,“另外,我不认可你说开公司总是以利润为先。企业家是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

        许子舟哼笑一声:“姜博士,你一直做研究,并不懂企业经营,这话就说得书生气了。”

        “只要不触碰法律的唯利是图,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是,不代表唯利是图很光荣。”黄莹莹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身上衣服的logo,看向镜头,“我就要借这个机会跟英雅的黄总和方总说一句,你们都把amya的专柜开到这种三十八线小城市了,来这里挣钱了,也不想在这里开家工厂,解决一下本地劳动力的就业?你来这里开一家厂,就有可能让几百个宁山人不要背井离乡了。”

        “我也考虑一下,看看远辰能不能有更多支持扶贫的工作,其实赵师兄的这个项目就是看了国家扶贫网站的一些内容,加上他自己的想法,又得到了远辰的支持。远辰内部也有这方面的专项项目,我去翻翻看,能不能有个参考,有实际实施的可能性的。”

        屏幕上网友也讨论热烈:【别说,黄莹莹还真有领导的样儿,原本这个节目可能是有宣传作用,现在把层次拔高了,从务虚到务实。”

        【我看过扶贫纪录片,扶贫干部真的不容易,还是需要社会上其他力量一起参与。】

        【这个不是政府在做的吗?】

        许子舟见姜逊志处处附和黄莹莹,他心里憋得难受:“一口一个远辰,搞得远辰就跟你家的似的。”

        “许子舟,你根本不了解远辰的企业文化,无论是老上官总还是小上官总都是鼓励提出这种对社会有益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