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美人计(五)-第3/4页
她无奈道:“覆巢之下无完卵,我姓崔,只能和崔家共存亡。陛下为了家国大义夙兴夜寐,成败在此一举,除了祈求上天降下神迹,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对了夏侯,你若不忙的话,待会儿陪我去采桑叶吧!”去年移植的桑树早已郁郁葱葱,新插的桑条也发出了嫩芽,想到这些,她顿时兴致高涨。
“娘娘——”夏侯伊忧心忡忡道:“您当真不怕吗?”
“怕呀,我比谁都怕死,我还没活够呢!”她扶着他的手臂起身,款款走出了飞扬的纱幔,“所以更该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走下渐台时,她回头望了眼东南角的白玉雕栏,去年这个时候,她和裴幸在此作别,萧宝璋就站在楼上冷眼看着。
如今想想,一切恍如隔世。
若此次政变失败,他可能会彻底被架空,而崔氏大概会身死族灭。
天子幼少继位,帝室已近衰微。
崔炤与李京墨原是至交,都曾满腔热血胸怀壮志。
两人联手推翻了把持朝政的皇太后,斗倒了意图谋反的大将军,并将其他辅政大臣逐出了权力中枢。
后来,在如何挽救颓势让王朝恢复生机之上,他们却因政见不合分道扬镳。
一方主张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坚决反对,认为在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之际,过于偏激和严苛的政令会动摇国本,扰乱纲纪。
两方僵持不下,只得逼迫天子站队。
天子从登基以来,朝政大权一直在宦官、外戚和辅臣之间流转,他并无多少当政资历和经验。
但在他看来,李京墨的主张太过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有覆国风险,还是崔炤等文人集团拥护祖制适时修补的理念更稳妥一些。
两害相权取其轻,扶持外戚总胜过培植权臣。
起初旧党势力如日中天,朝臣大都向着崔家,毕竟崔家背后有天子。
李京墨避其锋芒,不声不响地改革军政整顿武备,其后在西北定边、藩地平叛时大扬国威,令朝野为之震惊,他因功获封卫国公。
从那以后,李家逐步攫取了军政大权,长子李博延执掌北军,次子李珑宥将兵在外,而李京墨坐镇台省。
李家日渐做大,崔家节节败退,到了后来别说分庭抗礼,恐怕连自保都难。
情势严峻,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先后领回了流落在外的庶妹,给她身份和名位,并着重栽培。
李家虽权盛,却非铁板一块。
李京墨与长子李博延一条心,次子李珑宥离经叛道桀骜不驯,与父兄矛盾颇深,他少年从军战功卓著,可不知何故,竟始终不曾返京受赏。
先后阅人无数慧眼识珠,看出妹妹有殊色,假以时日,定能成为京中淑媛翘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