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杨桦回京



林家父子交谈至深夜,眼看夜已深了,林父长江打算回屋,临走前向儿子发问:“榆哥儿以为要如何开办一所书院?”

说完便由小厮拿着灯笼在前引路,回了东厢房歇息。徒留林榆继续站在廊下望着林父离去的背影沉思起来。

如何开办一所书院?

这间书院我打算收些什么样的学生,又要教授些什么?书院建在何处?依照怎样的制度来办学?学生们能在这里学到什么……

这许多的事都是要考量妥当的,且林榆在前世所学的,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不提社会制度还有教育结构之类,只说现代社会的各个学科俱是拥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在当下这些体系就没有完全成型的。

若是说要林榆自个儿根据所学过知识重新构建,你莫不是在为难我榆哥儿?

想要开办书院,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才是。林榆这般想道。

忽然一阵穿堂风吹过,只着夹袄立在廊下的榆哥儿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嘶!好冷!

榆哥儿顿时醒悟过来,现在想这些做甚?又看一眼头顶的发着昏黄光亮的灯笼,不想了,回去睡觉,其余的事日后再说!

念及此,转身回房洗漱歇息不提。

年节将至,二叔林如海忙着政事,林父长江也在一旁帮衬着。杨夫人安排了妥当人扶着贾氏的灵柩回姑苏祖地安葬,每日与林如海同僚的女卷来往交际,处理府中的大小事情,将上上下下安排得极妥当。

林榆兄弟并无它事可做,每日只看两卷书,写几笔字,偶尔招待领着黛玉满院子逛的沫沫。这小姑娘可是一点不见外的。

自从沫沫来了林家,每日与黛玉同止同息,念书玩闹,倒是把黛玉心中的忧思苦闷都排解了许多。

这日乃是腊月初八,榆哥儿的表兄杨桦将启程回京,众人用过早饭,杨桦便向众人辞行。

林长江兄弟二人只嘱咐几句便回了书房,堂中只留了杨夫人并林榆兄妹四人及小丫头沫沫。

“这小丫头当真不与我一同回京?”杨桦看着与黛玉一左一右被杨夫人揽在怀里小姑娘,向姑母林母询问道。

按说杨桦回京,顺路带着小姑娘回家,才是最为妥当的,可谁知,林家上上下下俱不愿意,便是这小姑娘也是一副长留林家的模样。杨桦实在想不通。

林榆见杨夫人对侄子的询问无动于衷,妹妹面上也露出不舍的神色,主动开口解围道:

“如今天气严寒,桦表哥回京定是快马加鞭,小姑娘也是受不住这般的奔波与寒冷,不如等到开了春,让刘家派人来接的好。”

“你们从金陵赶来扬州就不冷了?”杨桦并不上当,反问道。

榆哥儿只端起桌上茶盏抿了口茶,以此掩饰脸上的尴尬,不愿接话。

心里知晓就好,何苦说出来呢?总不能说这小丫头信不过你罢?

且这小姑娘才来不过几日,母亲杨夫人并妹妹黛玉俱是对她喜爱有加,恨不得当做亲孙女、亲侄女来疼,你现在就想带她走,且看你姑母答应不答应。

怕不是想尝尝你姑母的鞭子!

“桦哥儿自个儿回去便是,别忘了我给老太太带的年礼,再给刘阁老府上传个话,让他们开了春再来接沫沫。”显然杨夫人并不愿意让沫沫太早离开。

杨夫人揽着两个小姑娘,面带微笑,眼神柔和地向着小姑娘沫沫问道:“沫沫有什么话要给家里人带吗?告诉你桦叔叔,让他给沫沫传话。”

得,桦表哥成了传话的了,堂堂侯府大公子,被祖母、姑妈使唤就罢了,如今沦落到给小姑娘当传话筒。

林榆心下有些好笑,转念想到自己并不比表兄好上多少,一样要被这两个小姑娘使唤。敛了脸上的表情,与林嘉林晞二人一同充当布景板,喝茶看戏。

见杨桦看向自己,沫沫从杨夫人怀里爬出来,给了欲言又止的黛玉一个安抚的眼神,见黛玉“哼”了一声别过脸去,也不在意。相处几日,小机灵鬼也是明白黛玉姑姑傲娇的性格,知晓她定是不舍得自己的。

刘小姑娘向着杨桦行了一礼,脆声道:“桦叔叔帮沫沫向家里人问好,跟曾大父说沫沫过了年再回家!”

说完便伸手去拉黛玉,被黛玉一把拂开,却并不恼怒,反而笑嘻嘻地上前抱住黛玉,“玉姑姑,我们一起过年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