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道德真经-第3/4页





    知鸟能飞,知鱼能游,知兽能走的孔丘,至于龙,却不知其所以了。真正的圣人,可以千变万化,如曹丞相所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老子,就是那条千年游动于天地间的变化莫测的真龙吧?!

    “吕先生,我问你呐,这书是谁写的?你发什么呆呢?”秦国大兵一拍陈政的肩膀。

    陈政猛地回过神来:“哦,这书是老子写的。”

    那大兵把眼一瞪:“啥?你写的?别吹了,莫说不是你写的,就算是你写的,你也不能自称老子吧?你咋跟那两个瘦猴儿门客一般口气呢?”

    “你误会了,这书不是我写的,是老子写的。”

    “哎呀!你还敢自称老子?你再这样,我可要翻脸了!”

    陈政也是刚琢磨过味儿来:“哎呀呀!这事儿怨我,这不是老子写的,是李耳写的,这总行了吧?”

    “你还自称老子?”那大兵用手一指陈政,已是气得微微颤抖,双手拧成了拳头。

    “你误会了,这书是李耳写的,他的尊称是老子,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是什么人?怎么尊称老子,岂不是沾光没够儿?”

    “好吧!还有人尊称孙子的,你听说过没?”

    “孙子?还尊称?真是奇怪。那先生说说,这世上可有尊称自己是儿子、败家子的吗?”

    “没有这样的尊称,只有爱称。”没文化可真可怕!

    陈政把书架上的五卷《道德经》都拿了下来,抱在了怀里,如获至宝的感觉比揣着和氏璧还兴奋。

    那大兵一看:“先生准备把这些竹简烧了?”

    “烧你个头啊!走着。”

    关上了库房的大门,两人各自抱着沉甸甸的竹简往蒙武的住处走去。

    蒙武见到两人,急忙跑过来要接住陈政怀里的竹简:“吕大哥,你看你,为了我家小恬恬,你还亲自拿这么多竹简,累着了吧?”

    陈政一扭身躲开了蒙武的双手,用自己的下巴指了指黑眼圈儿:“要烧的竹简在那儿。”

    蒙武一愣:“啥情况这是?”

    “没啥情况,我看库房里的藏书确是不少,顺便挑了几卷,抽空读上一读。”

    “哈哈!只要大哥喜欢,尽管拿去便是,这大冷的天,那些竹简恐怕都要当柴烧了。”

    陈政一听也是急了:“蒙老弟,你若是认我这个大哥,那你就立刻派人办两件事去。”

    “莫说两件事,就是二十件、二百件也应得,大哥只管吩咐。”

    “你这就派人去城外砍柴,切不可再到那个库房里取走竹简。再一个,库房的锁被敲坏了,赶快换把新锁,务必把里面的书看管好。”

    “我当啥事儿呢,原来如此简单。”

    蒙武招呼黑眼圈儿把十几卷竹简拿到了屋子里,转眼就见屋顶的烟囱里冒出一股青烟。随后,蒙武又吩咐几个大兵分头行动,就按我吕大哥刚才说的办。

    陈政又让蒙武找来了一大块麻布,将五卷竹简包好,就势背在了身上。心想,万一这是老子当年在函谷关手写的真迹呢,那我可就是汪汪队立大功了!即使带不回家去,也要让这些竹简流传于世,因为这不但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大哥怎么把这些竹简背上了,难道是急着走吗?”蒙武一把拽住了陈政。

    “老弟说得没错,我还有要事在身,不能在这里久留。实不相瞒,我还要先回邯郸一趟,过不了多久还要再来秦国,而且,我还有两个好兄弟滞留在上党,我还得想办法解救他们。哥哥我现在已经是心乱如麻、焦头烂额了,蒙老弟此番解救之情,待我来日再报答吧!”

    “恩人何以说出如此见外的话来?大哥这次被范丞相的门客绑了,又在函谷关机缘巧合的遇见了我,这定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大哥有什么难处尽管开口便是,我蒙武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说话间,天空中洋洋洒洒飘落起了雪花,一股悲凉之感涌上了陈政的心头,真让人好想落泪!可是看着眼前的蒙武,又想起韩非和李牧,陈政的内心深处又涌起了一股暖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