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模范生(附图)-第3/5页
而让白矾楼更久负盛名的,则是前百年有个徽宗帝差点把大华江山都给丢了,他那夜夜私会的名妓李师师就是出自白矾楼,传说还从皇宫打了地道到这白矾楼直通李师师房间,也不知真的假的,但就白矾楼这明暗相通的调调,总让人觉得并非空穴来风。
回头看看韩玉,幸亏这家伙没生在帝王家,不然万一不小心当了皇上……地道绝对要打到霞凌阁去,又是一个前朝后主与徽宗帝。
白矾楼除了名声和建筑庞大豪华,内有艺伎优伶无数,夜夜笙歌。其他倒没霞凌阁那么多不同寻常之处,而且雅俗兼顾,从楼下到楼上价格各不相同,于是只要别上太高的层,别吃花酒,也就不会花霞凌阁那么多银子,然后又为大华名所,皇帝偶尔也会在此接待来使。张海云选的这地对于这群新科进士聚个餐来说也是再适合不过
但是对重涵,就违了答应钟承止除了重府翰林院不在霞凌阁以外地儿吃饭的事。虽然重涵到现在也不明自己到底哪里香饽饽了。其实钟承止的事,重涵就有很多不明之处,最早刚遇到钟承止的那些天还特别疑惑,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重涵就不好奇这些了,他只希望钟承止留在自己身边就好,甚至生怕问多了,知多了,钟承止就不见了……
重涵的不安感从来就未消失过。
不过钟承止也明白要一翰林,虽然是没品的,不在外面吃饭也不可能。给重涵留了不少以防万一的东西,比如验毒的一枚戒指,还有一些解药。这戒指重涵成日都戴着,对重涵来说这不是验毒的东西,是钟承止给的东西,如脖子上的小玉钟一样,根本不会离身。
今日这种场合,不去实在是有违人情,重涵在这方面也是练达之人。也就只前几日问了问张海云能否改在霞凌阁,并未多做推辞。
整翰林院如前些日子一样,翻书找书抄书了一上午。中午吃完饭,重涵立马就拿着内侍来吩咐过的书籍往垂拱殿走。
翰林院其实不算在宫里,而是在边上,不过皇宫边上也没多少人敢溜达,于是也都算在一块了,只是走到皇帝的地儿还真不近。
重涵算腿脚快的,到了垂拱殿里的御书房,皇上刚进去。
见了君臣礼,重涵放下书。也没有想与皇上孙煦多交谈,只等着孙煦说个话,才能回去。
“涵儿。”孙煦翻着书叫了重涵一声。
重涵略微惊讶,赶快回了一句:“臣在。”
“呵呵。”孙煦笑了下,“早几年朕还未即位,你也来府上玩过几次,当时还在朕府上大闹天宫,现在倒是生分了。”
重涵赶快又见礼:“臣那时年幼无知,罪该万死。”
孙煦说的是五六年前的事,那时候重涵到哪都能闹。孙煦当时没住宫中,而是住在京城专划给宗室住的地儿。亲密的姐重林刚嫁过去,重涵能去一次也够能闹的。大华的宗室早年管得比较严格,分散圈住在京城、洛阳与商丘。如现在封为蔡王的三王爷,就住在商丘。后来宗室人数不断庞大,已经不可能再全部无偿供给俸禄与资源,到五服之外的,其实很多人已经与平民无异,朝廷不再供养,可以参加科举入仕。
但即便这些宗室可以入仕,依然是皇家心病,对于其他臣子来说,也对这一集团也多有防范。于是宗室出来的士大夫在中央朝廷难以得到实权,便多溶入到地方去,而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地方上自然更加凝聚,尤其在宗族的居住地洛阳与商丘,基本就是地方士绅的主要成分。在当地相当有权威,甚至当地老百姓有官司要打,不找官衙,而是找这些士绅,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自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