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也总有人在困难的缝隙中走出来
56
这段时间张小菲快疯掉了,w君如影随行天天紧盯,每天微信不断,问到哪了?吃啥了?干嘛呢?天天约张小菲吃饭,搞成了24小时贴身政策,张小菲确是受不了。
被人紧张是一件好事,被人紧张成那样,就不是好事了。
成年人,总有些界限所在——不该打扰的决不打扰,不该问的绝不多问。游戏规则一旦制定,便不轻易去打破它。即便是情侣,即便是夫妻,也还是有界限的。这种界限,在现代社会更像是安全的距离,看来,也并不是每个成年人都知晓的事。
57
丁云圈自从离异后进入单身群,才发现70后竟然不是都读过书的。中学毕业的比比皆是,工作也五花八门,她这前的没接触过的司机,厨师,装修工……打开了新的世界。学历不代表一切,学历却可以代表读书时的努力和大致智商水平,也代表将来工作也生活的层次——丝毫没有歧视,只是现实。
记得知乎上有个提问:“数学对于将来的生活并无大用,为何中学还要苦逼地学习数学,并将此作为重要学科?”引发了许多人在提问下控诉数学如何成为他们读书时期的恶魔,甚至有人质疑存在的必要性。这时,有个大神站出来悠悠讲了一句:“数学的存在,就是为了把那70的人淘汰出去的。”全场静默……
那些人为设置的困难,都是为了分化层次。这是年少时并不懂得的道理,成年人后,会有痛入骨髓的认知。
在天朝这个拼爹的国度,读书已经是可以获得的最公平的竞争途径,爹已经拼不过,书也读不过,就不要怨天尤人了。
我们努力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更接近自己想要的,哪怕想要的,一生也靠近不了,但却不能不努力。如成功者说: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都不足以到拼天分的阶段。
58
也许新的一代,年轻时就比较清楚了。
丁云圈看着小侄女,内心很是羡慕,她20多岁时,哪有如此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地想要做一样事情,得到一样东西?她的四十年里,什么时候为了努力达成一个目标,如此拼命过?
打算出国的小侄女,考了n多次试,要成为托福gmat前排优胜者,才可以选择前三十位的学校。决定了走一条留洋的路,除了父母的金钱资助外,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坚定努力与信心。
20岁时的丁云圈没有如此觉悟,活该40岁时活得如此惨淡。天理循环,报应不爽。以她的话来说就是:“都是自己作的”。问题是;40了,总该坚持一些东西了,并为此拼命吧,她不能等着60岁时的后悔。
从去年开始,丁云圈就加入了慢跑的行列,虽说断断续续,也总算坚持了下来,跑个几千米,不多,却也是一种进步。今年,丁云圈决定写点东西,不管能否出版,不管是否挣钱,她定的目标还是太低,或者从现在开始,是一个进步?
59
丁云圈和大学时代的室友秋洋依然保持着联系。她们认识有二十年了,读书时最好的朋友,毕业后分隔两地,却也陆续联系着。秋洋是丁云圈所认为的善良而贤惠的女性,对生活要求不高,却又尽心尽力,她与丁云圈是两种类型的人,而女人总是比较懂女人的,尤其30+以后,大家对生活的看法总是大致相同,她们会讲下家长里短老公孩子,讲下身体健康购物美容,这些琐碎而日常的话题,如亲人,如姐妹,这是时间与成长给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