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外贸交易
有时候一个国家的改变,往往是从人们最不经意的地方开始的。
上雒一间普通的茶寮里,读报人正拿着一页报纸深情并茂的朗读着,“只见那申公豹忽地把身一俯,收起神鞭,脚下发力腾空而起!此时一朵祥云将他托住,再要细看,他已化作一只金发灿目的斑纹猛兽!”
读报人念完今天的小说,停下来喝了一口水。
“啊呀!”听众们瞪大双眼,跟随着读报人跌宕起伏的声音,忽而惊,忽而惧。看到读报人停下喝水,赶紧追问,
“后面呢?接着念呀?”
“今日就这么多,已经念完了。”别看只是念报,也是个力气活,读报人歇歇嗓子,下一轮还的接着念呢。
“没了啊?”
“怎么又没了?”知道又要等后续在场众人都有些意犹未尽,有些正在兴头上的人抱怨道:“每日都只有这么多,哪里听得够!怎么不多写些呢。”
茶寮东家听到议论,心里暗笑,一气儿写完了,你们还会每天都来?要说还是天子英明,自从有了这报纸,自家生意是越来越红火。
对于上雒的百姓来说,现在每天看报,或者听人读报已经成为每日必做的事情。缺少精神娱乐的老百姓对报纸上,或情节曲折,或惊奇怪异的小说尤为钟爱。由此也催生了一批在茶寮酒肆宣读报纸的人。百姓们花上一枚五铢钱买杯凉茶,就能听这些人讲讲《新闻》上的小说或者官府里的离奇案件。
比起《新闻》,读书人则更注重代表官方喉舌的《汉霄》,看看朝廷的新政策,学习新修正的法规条文,或者响应天子的号召,向报社投稿发表一下对某个政策的意见,都让这些还没正式踏入官场,却已经自觉参与到国家大事里的年轻人兴奋不已。
风行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报纸,让曾经只属于庙堂和高门鸿才的朝政,居然就这么轻易的走进了寻常百姓。
每逢有重要的政务决定或者律法条例需要更改,天子都会通过报纸向百姓征询意见,借由报纸倾听百姓们的声音,作为施政的参考。
百姓们也越来越习惯甚至自发性的参与到国家大事里,这种积极的参与也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满足感,使他们对国家、民族第一次有了切身体会,这正是刘宏要塑造的国家归属感。
对于官员们来说,报纸现在已经成了必读物,至于报社记者则成了很多官员避之不及的麻烦。
有了天子在幕后支持,这些记者虽然不属于官府监察机构,却比御史更难对付,更无孔不入。
只要他们感兴趣,无论是道听途说,还是市井传言都愿意去查证。已经有不少职位不高的官吏栽在这些记者手里,天子甚至将查抄的罪官家财赏赐了部分给这些记者。引得官员们对记者忌惮不已。
而随着报纸的传播,订购报纸的人从开始的上雒蔓延到司隶一代,并且还有继续扩展的势头。
作为长期远离中央的地方豪强对报纸更是趋之若鹜,报纸上刊登的的每一则新闻都成为他们宴饮闲谈的聊资,若是有人不知道接不上话,还会被耻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