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七章 李母后事



此言一出,院中的人不住点头。

从其他村请来的,做白事的人也看向叶辰和李浩两人。

叶辰在周围村中算是有名的人。

毕竟叶辰和他的师傅是山中有名的医生,而且也是少有的考上大学的人。

见叶辰还皱着眉头,不少人暗暗叹了口气。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规矩,乡村就是这样。

虽然已经失去了不少传统,但是留下的规矩,依然被人坚持。

至于这些规矩是不是以前留下的,就没人管这么多了。因为以前真正知道这些规矩的人,都已经被打倒了。

叶辰看向李浩,作为李家最年长的男子,这件事应该是李浩说了算。

李浩有些犹豫。

进入宗祠是父亲的愿望,也是母亲的愿望。

所以母亲挣到钱,就重修宗祠,之后第一个进入宗祠的,就是父亲的排位。

但是现在,想要让母亲进入宗祠,还要请人做法事。

钱倒是无所谓,但是就是丢不起那个人!

李浩面色不断变化,明明姐站到他身边,为他站脚助阵。

李糖叹了口气。

哥哥看似很厉害,但其实很怂。

母亲进了宗祠,也算是完成了她与父亲的遗愿了。

至于这个村子,李糖决定,除了给母亲上坟,再也不会回来。

拉着叶辰进屋中,看着冰棺中消瘦的李母,叶辰忍不住叹了口气。

叶辰嘴唇嗡动,半晌低声说道:“对不起,我来晚了。”

烧纸跪拜点香,叶辰虽然不是李母的孩子,但是却行了一个晚辈礼。

“我妈她很喜欢的你,毕竟小时候村里就咱们几个人,哥哥不听话,明明嫂子又是猎户的女儿。”

听着李糖说起小时候的事情,叶辰也被勾起了伤感。

过了许久,眼看长明灯要烧尽,叶辰起身换了一对,让长明灯继续指引着方向。

看到李糖眼眶发黑,叶辰就知道她这些天都没睡好觉,而且李母去世,她作为女儿还要守夜。

听着她絮絮叨叨的声音,叶辰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晚饭是负责白事的人料理的,一众村民吃过晚饭,趁着太阳未落,慢悠悠地向家中走去。

李浩最终还是同意了村民做法事的要求。

母亲离开,兄妹两人就不再是亲人,而是亲戚。

一字之差,就是天渊之别。

李浩会留在镇上,李糖也要自己努力生活,这就是农村,赤裸裸的现实。

晚上,李糖和李浩都困得不行,跟叶辰聊了几句,两人便回屋睡觉。

明明姐坐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装李母遗体的冰柜,过了许久,她才开口道:“叶辰,小糖就拜托你了。”

叶辰愣了一下,觉得眼前的明明姐有些陌生。

“我已经怀孕了,这两年恐怕是很难照顾小糖了。”

明明摸着肚子,忍不住叹了口气,觉得当着李母的话,说这些有些不妥,但是想到叶辰明天就要离开,有些话还是要说的。

“而且妈她已经去世,他们兄妹俩……”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听着明明姐为未来的打算,叶辰叹了口气。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这种病叫做穷。

得了这种病的人,就是再重亲情,也不得不放下亲情,就是再渴望爱情,也不得不抛弃爱情。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不为温饱操心,不为未来担心,才配谈情与爱。

李浩在小镇不算富裕,他的母亲没了,压力本来能小一些,但是随着孩子的出现,两人不得不紧张起来。

谈感情伤钱,但是谈钱,肯定就伤感情。

叶辰不在意那点钱,在他看来,这点钱远远比不上感情。

“明明姐,李糖我可以照顾,不会让她吃苦的,不过这栋房子能不能别动,最起码在李糖毕业之前别动。”

明明姐叹了口气:“我和李浩在山下住,而且就是想翻修这栋房子,恐怕也没钱啊!”

这倒也是。

叶辰叹了口气,在客厅静坐许久,看到外面天色渐暗,叶辰决定再去找找一守道士。

那个该死的老道士,上次竟然把自己那么容易打发了!

修真修真,又不是在家苦修,竟然不告诉自己哪里交易,如何修炼。

趁着夜色,叶辰来到小观,敲开门,就闻到了一股地瓜的香味。

“你们不是过午不食的吗,怎么现在还吃烤红薯啊!”

一守道士关上门,冷声说道:“什么过午不食,我们又不是秃驴,为什么要遵守他们的戒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