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通报大捷,委座甚慰!(10000字)-第7/8页



  又有和颜面,面对四万万民众?”

  常校长是真的怒了,淞沪一战,他把自己几乎全部的嫡系精锐部队,全都投了上去。

  举国之力,血战三月有余,却仍然不敌,落得个惨败收场不说。

  现在连南京眼看着都要不保了,而自己手下这群高官厚禄养着的爱将们,竟然连一个愿意出来守城的都没有。

  所以,他此刻既是愤怒,又是寒心。

  最后,还是土木系灵魂人物,陈澄不忍校长太过尴尬,于是站了起来,直言劝谏道:“委座,请恕卑职直言,淞沪一战,我军精锐损失殆尽。

  各部队均伤亡惨重,实在无力再战。

  而且,制空权,制海权皆在于敌。

  南京背靠长江,实在无险可守,一旦日军走水路切断我军退路。

  那这里彻底成为一座战略死地!

  因此,卑职建议,可留少数部队,作象征性抵抗!

  将大部分主力迅速后撤,进行休整,以待再战!”

  不得不说,陈澄是当时**将领中少有的富有战略眼光的主战派。

  在淞沪会战刚开始打的时候,他是愿意支持校长先发制人的。

  到后来局势崩溃,他又曾建议校长果断撤退,以保存实力再战。

  可是均未被采纳。

  果然,这一次他的建议,仍未被采纳。

  只听常校长非常愤怒的拍桌子道:“娘希匹,南京是我们的国都,更是先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

  不战而失,弃守国都,你让我如何向民众交代?”

  陈澄挨了训,一脸的尴尬,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如何应答。

  就在这时,一人从外面闯了进来。

  那人穿着中山装,神色匆匆,不是别人,正是校长侍从室主任钱大军。

  也被**内部戏称,大内总管。

  也只有他,敢在这种高级别的会议正进行时,擅自闯入,且直奔常校长而去。

  “委座,大捷,大捷啊!”钱大军径直来到了常校长跟前,连忙立正敬礼,喜形于色的报告道。

  “嗯?”常校长眉头一皱,不悦的问道:“娘希匹,全线告急,哪有什么大捷?”

  钱大军连忙将手里的一份电报,毕恭毕敬的双手递给了他道:“报告委座,这是刚刚收到的一份明码电报。

  是徐清风所部自吴江县城发出来的!”

  “徐清风?”常校长颇为诧异道:“就是那个在四行仓库,抗命不尊的家伙?”

  “对!就是他!”钱大军连连点头道:“据他报告,昨晚他们在青浦一点,又成功袭击了日军第6师团司令部,

  毙敌中将师团长谷寿夫以下,二百余人。

  又与今日清晨,克复吴江县城,歼敌一千余人!”

  “娘希匹!真的?”常校长顿时坐不住了,直接站了起来,接过电文匆匆看了一眼,。

  顿时激动不已的道:“好,好,很好!”

  说着,他将电文拍到桌子上,神情振奋的道:“钱大军,把徐清风这份捷报,念给他们听听!”

  “是!”钱大军立刻拿起电文,朗声念道:“捷报,委座并我第3战区乃至全国四万万之同胞们。

  我部第87师第261旅522团三营,自四行仓库突围后,与昨晚在沪杭公路青浦段,成功伏击敌第6师团司令部。

  毙敌中将师团长谷寿夫以下二百余人,又于今日清晨七点许,克复吴江县城,消灭日伪军千余人。

  以此告捷,望各部队之将士,奋勇杀敌,共保南京!

  徐清风将率本部官兵,死守吴江县城,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以此牵制敌军,策应兄弟主力部队,捍卫南京!”

  钱大军念完之后,常校长激动不已的拍着桌子道:“你们听听,听听,惭不惭愧?

  徐清风以不足一营之人马,在敌后纵横驰骋,连战连捷!

  而你们,坐拥十万大军,连个南京城都不敢守?”

  这时,一名高级将领终于忍不住了,猛地起身,向常校长主动请缨道:“委座,您说得对,南京是国都,又是先总理陵寝所在,焉能不守就退?

  卑职不才,愿意率领各部队共保南京,誓与南京共存亡!”

  常校长一看,是湘军军阀出身,和自己打过仗的唐胜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