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载舟之水



李世民效法周文王,在新春时将牢狱在押死囚三百余例,全部释放回家去过团圆年,在放走这些人之前,还与这些人约定好年后归来受刑,并不派官差随行。

        一众大臣愕然,纷纷进奏,以为不可,尤其是几位大理寺官员,更是长跪殿中,李世民执意不准,仍按照计划施行。几个大臣膝盖都跪青了,李世民仍然不准,随即拂袖而去。

        几人见朝中也没有同僚出言帮衬,再跪下去也是白跪,只得悻悻然起身退去。

        然后就是正戏了,“至约定日,三百余人尽归,帝叹曰:此皆忠信之民,吾何忍杀之!乃免死,囚皆感念圣恩,声泪俱下,在场者莫不动容,于是帝声威日盛,不复再言。”

        借此机会,李世民又与众臣计议,修改律法,正式确立死刑复奏之制,由此不复刑网之密,又得了一个天下称之。

        这一场可大可小的危机被李世民轻巧地处理过去,大唐似乎又要翻开了新的一页。

        但不巧的是,又再次发生了日食,这是古人非常忌讳的事情,常被认为是上天将降罪人间的征兆,上天为什么要降罪,那只能是天子德行有亏,再一联系李世民最近干的事和之前干的事,顿时谣言四起,一片哗然。

        李世民的仇人何其多也!明里暗里的反对者们像闻到血腥味的恶狼般倾巢而出,对他进行口诛笔伐。

        连李奇都感到有些无语,主要是日食来得太巧,就像元年时那场暴雪一样,都不用加工,直接就可以作为李世民失德的证明。

        李奇仍然觉得这帮人是吃饱了闲的。要说日食,早在贞观二年、三年、贞观四年也都发生了日食,贞观二年扫平梁师都,贞观三年灭掉了东突厥,贞观四年战事甚少,隋时流落的百姓一百二十余万重新归唐,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所以,日食和李世民怎么当皇帝有什么关系吗?

        不过李奇还是低估了这种事的危害,古时的百姓们就信这一套。李世民和他的大臣们或许本来不信这一套,但在民心所向的大势上,又必须相信和拥护,毕竟“受命于天”。

        贞观二年、贞观三年和贞观四年,李世民掏空了自己的私房钱,也用尽了长孙皇后的嫁妆,去做好事救助百姓,顺便也挽回了百姓对他的信任,加上明面上没有什么过错,因而没有谁敢乱说话。

        李奇不包括在内,去年,他那可怜的三千贯就被李世民以一个小把柄给征用了。

        日食发生,在人们眼中代表天子德行有亏,而且连着发生了三年,李世民因为李渊的事,默认自己德行有亏,所以只能任由舆论汹汹席卷过整个长安。

        以往很多不敢说李渊之事的人,也敢在长安酒肆茶楼之地大肆议论,翻旧账的人,从李渊起事那一天到之后的玄武门之变,而杀死、流放世家数百人的事更是被添油加醋再渲染了一通,连带着开始怀疑起唐军攻灭东突厥这件事的真实性,甚至是最近刚被李世民放掉的死囚,总之,各种盆子往李世民的头上扣来。

        来来去去一千年,貌似都是这样。

        李世民虽然愤怒,但他也没有好的办法,无奈,只能采取君王面对这种事时的常规做法,即下罪己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