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李奇



距长安千里之远的泾州城,在呼啸的寒风中,城墙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守卫这里的士卒们肃穆静立,城内早已漆黑一片,只有环绕城墙的火光连成一片,噼里啪啦地燃烧,映照出这座城的大致轮廓。

        这个几度易名的兵家必争之地是方圆几百里区域的中心,往东南去四百八十里外是上都,再远就是距此约一千三百里的东都,往东北可以到一百五十里外的宁州,往西北一百五十里至原州平凉县,往北三百里还有原州和庆州两城,往南至凤翔二百五十八里,往东南至豳州一百八十里,往西南至陇州私路一百八十里。

        八到之地,加上地势险要,又是南下长安的门户,所以历朝历代都是军事重地,中原的王朝凭此抵御外敌,而草原上的政权也想从此攻入中原,双方在这里爆发了无数战争。

        在这座城的城墙上,一处火光照不到的角落,一个单薄的身影微微躬着身子,在夜色的掩盖下看不清样貌,站在那里沉默地看着远方,巡逻的士卒从他面前经过。

        也没有人敢过来打扰他的安静,因为他是那位燕王的嫡长子,现在的世子,未来的王侯。

        数天的战斗后,这座城池里还活着的士卒们更加认同了他的存在,不再仅仅因为他是老王爷的儿子。

        此时这个名叫李奇,身为燕王王世子的人已并非原来的李奇,从武德八年那个冬天起就不是了。

        他的来处也会是他的去处,只是在时间上略有差异,也不多,一千三百多年而已。

        一阵冷风让沉思的李奇提起神来。

        从贞观元年正月十六起,突厥人每日都要来攻一次城,领兵来的便是颉利的大侄子,名字又长又奇怪,李奇没能记住,只知道后面西突厥的可汗便是他,攻灭厥颉利可汗时他也有功劳。

        武德九年攻乌城的好像也是这个人,可以说加速了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反目相杀,让玄武门之变提前发生。

        现在,京城中那位陛下应该已经派了援军,若不是时局特殊,李奇绝不怀疑他会御驾亲征,那可不是个受得了气的人。

        也不知道会是谁来,坚守泾州可还是自己与老爹据理力争才定下的,若非如此,李艺早把泾州兵将撤空了。

        不能明着反李世民,暗里做些绊子,李艺很熟练。

        泾州最终还是留下了一万人,李艺军出二十里的关外,俨然成了这场攻防战的裁判。

        用他的话说,一万人守不下泾州,那你凭什么是我李艺的儿子?

        说是权当自己的历练,李奇哭笑不得地应下,但他一点不慌,他就不信老爹会见死不救,孟氏可不会放心。

        指挥一万人难吗?难是肯定难,别说一万,一百个他也指挥不来,但对此时的李奇来说,不算难。

        因为这一万人是常年浴血沙场的大唐天节军精锐,守城对这些将士来说只是寻常,他们又得到自己老爹下的死命令,指挥起来倒也轻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