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104公主与太后-第3/4页





        长期以来,宋高宗是一个在历史上得到颇多劣评的皇帝,原因之一就是他对待岳飞一事极不得人心。愤激者痛斥他丧心病狂地执行投降路线,其原因是他贪生怕死、又贪恋皇位,不想迎被俘的二帝南归,甚至暗示他受惊吓不育,导致精神不健全。

        这些指责在我看来很靠不住:

        首先,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金朝已向南宋通报宋徽宗死耗,而5年后才杀岳飞,因此不存在宋高宗担心徽宗南返夺位的问题;钦宗也未必能动摇他当时的地位。

        其次,他已经是皇帝,何来卖国投降动机?

        在宋徽宗的31个儿子当中,赵构是唯一的幸存者。如果没有一个纯正血统的皇子形成一个政治中心,当时的南宋很可能会崩溃。从当时的局势来判断,宋高宗有能力与金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分立局面,已经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了。

        却说有一天赵构母子俩彻夜长谈:从开封到黑龙江再到杭州,物是人非世事变迁。说到去北国的那些人,赵构告诉妈妈早几年妹妹也从北国回来了。韦氏的心提到嗓子眼:哪个妹妹?柔福帝姬。韦氏的表情变得高深莫测,她想了一会儿才说:儿啊,你被那个女人骗了,柔福帝姬这些年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去年夏天死在了金国五国城”。

        宋高宗听后立即将柔福帝姬抓到大理寺审问,经过审问得知,这位假冒柔福帝姬的女子名叫李静善,原本只是一个尼姑,靖康之变时,因战乱逃亡湖南。在逃亡的路上,她遇到了一位从宫中逃出来的宫女,这名宫女是柔福帝姬的侍女。宫女说她和柔福帝姬长的特别像,两人一路同行,宫女把柔福帝姬的很多事情都告诉了李静善,所以李静善瞒天过海冒充柔福帝姬。宋高宗以假冒帝姬之名,将其杖杀于大理寺。

        个别史料记载柔福帝姬是真帝姬。韦氏之所以一口认定她是假帝姬,是怕柔福帝姬说出自己在北国浣衣院劳军生子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当年宋朝的嫔妃、公主、宗室诸王被掳北上,宗室诸王成苦力,嫔妃公主基本上就沦为金军的玩物,相当于官妓。金军专门在上京设立了浣衣院,就是洗衣服的地方,让那些嫔妃公主给金国的将领洗衣服,金国的宗室们经常到浣衣院挑人,看中谁就带回家。高宗皇帝的母亲就被完颜宗贤霸占了15年,而且还生了两个儿子,等于是高宗的同母弟弟。韦太后非常害怕公主把她的这些往事讲出来,一口咬定是假的,案件还没审理就让宋高宗把她处死了。高宗可能也知道公主是真的,但是母命难违,一边是亲妈,一边是异母妹,只好把公主杀掉了。

        后来韦氏病了,眼前一片黑暗,她心里阵阵惊慌: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你是否相信有神灵存在?当初她答应让接高宗接钦宗回来,可她回来后早就把钦宗忘到九霄云外了。钦宗回来后是当皇帝还是当太上皇?而且她在北国劳军生子的往事钦宗也知道,她可以处死柔福帝姬,但能够处死钦宗吗?钦宗死于北国,但韦氏的誓言仍在。

        赵构遍请天下名医为太后治疗眼疾,收效甚微,有一道士说他能治。道士入宫后取出一枚金针,对准太后的穴位轻拢慢捻,金针拔出,太后的左眼大。太后要求他速速治好右眼,道士奇怪地问:你有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呢?韦氏想到柔福帝姬和钦宗,只好点点头说:就留一只瞎眼应验誓言吧。那我怎么报答你呢?道士说:你若有心就修缮一下灵泉县的朱仙道观吧,道士说完飘然而去。韦氏即让赵构按照道士的要求修了朱仙道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