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103奸相秦桧



秦桧,字会之,元祐五年生于湖北黄州江边舟中,先居住在常州,后徒居江宁(今江苏南京),遂为江宁人。父亲秦敏学,做过玉山县令。秦桧生来有一异相,脚面连指长一尺四寸,在太学时大家都唤他做“长脚秀才”。秦桧早年做过私塾先生,靠微薄的学费度日,他对自己的生活处境很不满意,曾作诗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政和五年,秦桧进士及第,补为密州教授。

        靖康元年,金兵包围京师汴京,派使索求三镇,秦桧召百官详细讨论加强守备、宋钦宗任命秦桧为职方员外郎,隶属河北割地使张邦昌。秦桧认为此职专为割地求和,有违自己的主张,三上奏折请求辞去此事。

        宋钦宗派秦桧护送肃王赵枢出使金营。金朝扣留赵枢为人质,约定割地议和后释放赵枢,秦桧等人行至燕京而返。金兵坚持要北宋割地,不然就进攻汴京。秦桧等人不同意。不久秦桧升任御史中丞。

        靖康元年汴京失守,徽宗、钦宗被废为庶人,金军元帅议立张邦昌为帝。秦桧写议状乞立赵氏,结果被拘押在金营。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张邦昌被立为伪楚皇帝,定都金陵。秦桧随徽、钦二帝一起被金军拘往北方。

        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携家眷离开金营,返回行都临安(今杭州)。秦桧归宋后,自称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抢了小船逃回。

        众人疑之。右仆射范宗尹、枢密使李回二人与秦桧交好,于高宗前力荐秦桧以前曾与金家争存赵氏,勿立异姓,因此有忤于粘没喝,把他一家也起发北去,其实尽忠于宋也。高宗以前去金营为质时,秦桧也一直保护他,高宗也就相信他了。

        不能说秦桧坏就说他无恶不作,他以前可能不坏或者看起来不坏,不然高宗也不可能信任他。

        高宗引桧入内殿,问二帝及母后消息。秦桧奏曰:“建炎二年八月,二帝到金国上京。建炎四年七月二帝徙五国城,离金国上京往东北去有一千里远。九月太后郑氏崩于五国城。二帝及韦太后、邢皇后圣体皆安。”高宗闻奏龙颜大悦。又问秦桧道:“即今如何便得天下安宁?”秦桧道:“自石敬瑭臣事夷敌,中原至今丧气。靖康之变,宗社几绝,今行在草创,人心惶惶,而诸将皆握重兵在外,倘一人有变,陛下大事去矣。为今之计,莫若息兵讲和,以南北分界,各不侵犯,罢诸将之兵权,生民不致涂炭,而圣父圣母自当南归矣。”高宗听说两国和好后可得车驾回朝,是夜喜而不寐。次日早朝谓群臣曰:“秦桧忠义诚然,朕今日又得一佳士也。”因封桧为礼部尚书。妻王氏封二品夫人。”秦桧谢恩退朝,就进礼部衙门上任。此是绍兴四年初秋之事也。

        绍兴七年,高宗得知徽宗及显肃皇后死讯,重礼发丧,当天任命秦桧为枢密使,地位仅次于宰相张浚。

        陆游天**读书,自幼有"扫胡尘"、"清中原"的梦想。28岁时,陆游到临安参加考试,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这次的考试。本来秦桧想授意主考官陈之茂让自己的孙子当第一,但是由于陆游的文章太好,陈之茂没有听从秦桧的安排。秦桧一怒之下取掉了陆游的卷子,所以陆游不要说夺魁,连进士都不是。

        不过殿试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秦埙也没有得到状元,状元被另一位才子张孝祥夺得。后来宋孝宗登基,起用主战派,陆游才进入朝政。因为没有科举功名不好做官,当权派重新给陆游补了一个进士功名。这是后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