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89奸臣误国



却说澶渊之盟后,宋辽约为兄弟之邦;宋向辽每年献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

        此后双方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战争,进入到了和平阶段。1042年宋朝与西北的西夏展开战争。辽国趁火打劫,要求宋朝归还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国谈判,最终达成协议,领土保持现状,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宋辽依然保持着和平,但宋朝皇帝始终放不下燕云十六州。宋神宗曾下诏书,有能恢复燕云十六州的,封以王爵。

        童贯体貌魁梧,穿戴讲究,腮下生有胡须,皮骨坚硬如铁。后宫中妃嫔以下他都用财物结纳,后宫中的人都称赞他。

        徽宗登基时,童贯已经45岁了。如果没有宋徽宗,童贯这一辈子可能就老死宫中了。结果,在徽宗皇帝派他到杭州去为自己搜罗古玩字画期间,他碰到了蔡京。两个人一拍即合,童贯开始极力提携蔡京。童贯手下的小马仔们很不理解,说蔡京已被贬出朝廷,咱巴结谁不好,何必巴结这么个倒霉蛋?童贯说,你们这话就说错了,咱们去巴结当朝宰相,巴结得上吗?人家会理咱们吗?再者说,宰相一年的官俸那么高,就算巴结得上,那得送多少钱人家才会看在眼里?不如咱们看中一个人,然后把他扶上相位,如此岂不一本万利?

        童贯“烧冷灶”的眼光和功夫堪称一流,蔡京回京以后,连跳三级,果然当上了宰相。蔡京自然投桃报李,推荐童贯当上了节度使。宋合兵十万,命王厚为统帅,童贯为监军。军至湟州,恰好宫中失火,宋徽宗下手谕,由驿马传诏禁止童贯出兵。

        童贯打开看后将手谕收入靴中。王厚问他手谕上写的什么?童贯答:“陛下希望出兵成功。”

        宋军出兵,大获全胜。军中大将们特别高兴,回来召开庆功宴,因为打了大胜仗,天子必有封赏。此时,童贯把天子的手诏拿出来,给大将们看。众位大将一看,吓得稀里哗啦跪了一地。自古军令如山,又何况是圣旨,违诏是何等的大罪,打胜了,可以不受责罚,但万一战败了,这一票人全得掉脑袋!大将们想想都觉得后怕,就问童贯,您违诏出兵就不害怕?怎么不告诉我们呢?童贯说我不害怕,仗打赢了,功劳是你们的;打输了,我一个人面君,掉我一个人的脑袋。如此一来,这帮将士自然就对童贯感恩戴德,成了童贯的死党  。

        宋朝最能打仗的军队都在西北,因为西北产马,宋朝的骑兵基本上都在西北方。童贯手握重兵,又打了胜仗,更是骄横不可一世。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契丹。辽人笑曰:“大宋岂无人,乃使内臣奉使耶?汝家更有人可使么?”

        童贯使辽回来后权势更大,握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不久为开府仪同三司,主管枢密院事。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

        一日徽宗视朝,受诸官朝贺毕,因说道:“朕自数年来,邦家多故。幸赖卿等谋略,昔日招抚了宋江等,削平三寇,征服大辽,社稷得以粗安。但迩来外消内乏,家国空虚,每忧不足。不知卿等有甚高见,佐朕理财,以舒国用否?”诸臣听了,俱默然莫对。只见童贯执简出班伏地奏道:“陛下言及于此,实欲富国强兵而为英主,是社稷之幸也。臣有愚见,伏乞听纳。”  徽宗见是童贯进言,不胜欢喜道:“贤卿妙论,必是高人。赐卿平身,可细细奏来。”  童贯谢恩起身奏道:“  国家患财不足,须求大纲大本,则财自裕。昔日太祖定鼎汴京,弛张西北;太宗继武,削剪东南;真宗北伐,直逼契丹,不意为王钦若忌功罢兵,许契丹请盟,定主和议,约为弟兄,遂解兵归;仁宗仁柔有馀,契丹悔盟,遂议婚纳币;英宗好儒,只图苟安;神宗误信王安石;哲宗追贬正人,以致契丹日强,自称大辽,累年征索,岁岁纳输四十万,致使家国空乏。臣言大纲大本,莫若平辽。平辽,则得我国之金银,仍归我国。年无输纳,则不富而自富,财不充而自充矣。不知陛下以为何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