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84徽宗即位-第3/4页





        刘艳名远播天上人间,赵佶夜夜专宠,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刘接连给赵佶生下三个皇子一个女儿。小刘累坏了,亦或和老公赵佶情深缘浅,竟然一病不起,她拼尽气力把对人生的眷恋和对老公的热爱写在一张绢上,吩咐小宫女等她气绝之后,让赵佶自她的脖颈间解下绢巾。小刘走了,赵佶摊开绢巾:在分离的那一瞬间,让我再看你一眼,不知来生能否相见,也不知何时能回到你身边。

        徽宗17岁成婚,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后,册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相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徽宗,虽为正宫,但并不得宠。此时,徽宗宠幸的是郑、王二贵妃,二人本是向太后宫中的押班(内侍官名),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辞。徽宗为藩王时,每到慈德宫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郑、王二人陪侍。二人小心谨慎,又善于奉承,颇得徽宗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所觉察,及徽宗即位,便把二人赐给他。徽宗如愿以偿,甚为欢喜。据记载,郑氏“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显而易见,郑氏不仅姿色出众,而且还能帮助徽宗处理奏章。因此,徽宗更偏爱郑氏。徽宗多次赐给郑氏情词艳曲,后来传出宫禁,广为流传。王皇后去世,徽宗于政和元年册封郑氏为皇后。

        除了郑、王二氏之外,受宠爱的还有二刘贵妃、乔贵妃、韦贵妃等人。刘贵妃,出身寒微,却花容月貌,入宫即得到赵佶宠幸,由才人连升7级而至贵妃。刘贵妃曾亲手在庭院中种植了几株芭蕉,当时她说:“等这些芭蕉长大,恐怕我也看不着了。”在旁的侍从闻言慌忙上奏徽宗,徽宗很不在意。谁知过了两天刘贵妃真的撒手西去。徽宗悲痛不已。

        宋徽宗喜欢微服私访,不是访贫问苦而是寻花问柳猎艳猎奇。有次赵佶在路上遇上一个寒酸的书生,自号落魄子,恰巧与赵佶同年同月同日生,连时辰都一样,赵佶动了恻隐之心,就写了封推荐信给四川领导,领导一看是皇上的亲笔信,不敢怠慢妥善帮他安排工作,并且让他住上政府的房子,落魄子不再落魄,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仅仅过了两天,落魄子就死了。四川领导不敢怠慢,连忙把落魄子死去的消息飞报给赵佶。赵佶十分吃惊,把落魄子的生辰八字报给风水馆,风水先生说他命太硬,把自己克死了。

        徽宗虽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在艺术方面,却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富艺术气质的皇帝,他广泛涉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在书画方面的造诣更是无与伦比的。

        徽宗天资聪明,从小就对书画情有独钟,到十六七岁时,已经成为知名度极高的艺术家。即位前,徽宗经常和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大年(赵令穰)以及黄庭坚、吴元瑜等人交往。这些人都是当时颇有成就的书画高手,对徽宗艺术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史称徽宗“能书擅画,名重当朝”,评价之高,不难想见。

        宋徽宗还亲自出题,留下了“踏花归来马蹄香”的佳话:一日,赵佶踏春而归,雅兴正浓,便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在御花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画考。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许多画师虽有丹青妙手之誉,却面面相觑,无从下笔。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面沾着几片花瓣,但都表现不出“香”字来。独有一青年画匠奇思杰构,欣然命笔。画构思很巧妙:几只蝴蝶飞舞在奔走的马蹄周围,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踏花归来,马蹄还留有浓郁的馨香。宋徽宗俯身细览,抚掌大赞:“妙!妙!妙!”接着评道,“此画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无形的花‘香’,有形的跃然于纸上,令人感到香气扑鼻  !”  众画师一听,莫不惊服,皆自愧不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