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84徽宗即位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古时候的这一天,全国家家户户都要贴上钟馗像,挂上艾叶菖蒲,饮雄黄酒,这一切其实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或者伍子胥,而是出于迷信的目的——避邪。因为在先秦时代,民间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这天出生的人一定是个晦气的人。从科学来说端午节是毒月恶日的说法纯属胡扯,但有位皇帝端午节出生,他的一生却真的很倒霉,这个皇帝就是宋徽宗赵佶。

        据明人《良斋杂说》记载:“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宋神宗一日幸秘书省,见江  南国主像,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适后宫有娠者,梦李后主来谒,而生端王。”这段话是说,宋神宗有一次去秘书省,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画中人物文采风流  ,儒雅俊俏,神宗皇帝再三惊讶。这期间后宫的一位嫔妃怀孕,神宗皇帝梦到李后主来参谒。后来这位嫔妃生下的孩子就是端王,也就是之后的宋徽宗。所以人们就说,宋徽宗是南唐后主李煜投胎转世,因为李煜的南唐被宋太祖所灭,于是就投胎为宋太祖的子孙,也把宋朝搞亡。徽宗皇帝被金人俘虏后,金人对他就像当年宋太祖对李后主一样。这个故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如果宋徽宗真的是李后主转世,他还要二次受辱吗?他真的转世报仇也转金国辽国呀!转你宋国干吗?

        宋徽宗出生的时候因为是五月初五,宋神宗为了赶走晦气,就把他送到宫外寄养。哄自己入睡的不是亲娘,教自己说话的不是亲爹,宋徽宗的童年可想而知是多么痛苦。等到长大一些的时候,他才被接回了宫里。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后人这样写他:

        善写墨君竹,能挥薛稷书;通三教之书,晓九流之法。朝欢暮乐,依稀似剑阁孟蜀王;爱色贪杯,仿佛如金陵陈后主。

        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但是从老大到老五,及老七、老八、老十这八个儿子全都夭折了,只留下六个长成年的皇子,哲宗是第六子,徽宗是第十一子。

        哲宗归天,又没有儿子,那么到底由五个弟弟里面的哪个来承继大统呢?当时的太后,也就是神宗的皇后向氏,就召集百官来商量这事。向氏在徽宗承继大统这件事上,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向太后本人没有亲生的儿子,哲宗也不是她生的,所以哲宗下面这五个弟弟谁来继统,在她眼里是无所谓的。向太后隔着帘子问大臣:“大行皇帝归天,没有子嗣,诸位爱卿,你们看谁来继统?”

        宰相章惇抗声道:“依礼律论,应当立皇上同母弟简王赵似。”向太后道:“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不能这般分别。”

        因为哲宗皇帝本身就是庶出,不是向太后亲生,而是朱太妃所生。现在如果再立朱太妃所生的简王,那朱太妃就有两个儿子先后为帝。太后虽然是正位中宫,但若朱太妃的两个儿子都当皇帝,那太后和朱太妃的关系就不好处了。因此太后勃然变色,章惇的这个提议也就作废了。

        “如果不选赵似,那就立申王赵佖。”章惇又道。向太后道“申王年长,但眼睛患病。不便为君,所以还是立端王为好!”表面上看,向太后办事公平,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言辞背后,显然是在偏袒赵佶,为其继承皇位寻找合情合理的借口。章惇是反对端王即位的,他认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是将攻击的矛头直接转向了赵佶的人品,而向太后却不以为然。双方为此僵持不下,互不相让。关键时刻,知枢密院曾布首先附和太后之议,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也相继表示赞同。章惇势处孤立,只好缄口不言。乃由太后宣旨,召端王佶入宫,即位柩前,是为徽宗皇帝。曾布请太后权同处分军国重事,太后谓嗣君年长,不必垂帘。徽宗泣恳太后训政,移时乃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