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80郑侠怒上流民图-第3/3页





        御史们接着以郑侠擅自动用马匹传递奏章的理由治他的罪。郑侠被流放到福建汀州。吕惠卿不想放过这个小人物,他试图再次加以死罪,神宗皇帝说:“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乃移徙英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英德。

        百姓并没有忘记他们的代言人,即便是在广东,郑侠也受到当地人无论贫富的尊敬,争相令自己的子弟向其求学,并为他修建了一所房屋。

        神宗去世后哲宗上台,在苏轼等人的力主下,郑侠重回官场,前往泉州担任地方官。徽宗时,被蔡京上书夺取了官位,自此回到老家,安度晚年,至七十九岁时去世。

        纵观郑侠一生,确实是耿介绝俗,名高天下。他情系生民,以民为本,关心弱体群体利益,为小民奔走呼号,不诱于利禄,不动于私情,虽屡遭打击,而矢志不移。虽官卑职小,而能以俭素清廉自持。自言“无功于国,无德于民,若华衣美食,与盗无异”。罢官回乡时,行装中惟有一拂。邑人仰慕其廉洁,将县城主要街道名为“一拂街”以示纪念,还在利桥街建“郑公坊”以颂德,又将其故居改为“一拂先生祠”。百年后的明朝内阁首辅叶向高为郑侠“一拂先生祠”撰联:

        “谏草累千言,终信丹青能悟主;归装惟一拂,始知琴鹤也妨人”。

        回望历史,郑侠只是那浩瀚史书中的一朵小火花。但他以一副《流民图》,为万民请愿,成为少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斗争的中国画。它承载着对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即便这种情绪极为隐忍与谨慎。而这也为后世画家们提供了一个范本,每当国有难、百姓流离失所时,总会有艺术家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无助的贫苦百姓们,这也成为中国艺术家们极少数直接表达自己对统治者的情绪之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