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70狄青夜袭昆仑关-第3/4页





        广南一带久不被兵,智高麾众四出连陷八州,接着进围广州。仁宗接得警报,即调广东钤辖陈曙发兵西征。

        这时狄青打报告请战,第二天入见仁宗时,他说:“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能带数百个蕃落骑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将叛贼的头砍下来送回京城。”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便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负责处理广南叛乱,并在垂拱殿设酒为他送行。当时侬智高回师占据邕州,狄青联合孙沔、余靖的部队进驻宾州。

        在此之前,蒋偕、张忠都因轻敌而战败阵亡,官军声威大衰。狄青命令各将不得妄自与叛军接战,要听从他的统一指挥。广西钤辖陈曙趁狄青未到,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军,最后溃败于昆仑关。狄青说:“号令不一,是部队失败的原因。”早晨集合将领到堂上,将陈曙推出军门斩首。孙沔、余靖相视惊愕,众将领都吓得两腿颤栗。

        狄青看到南方有崇拜鬼神的风俗,于是心生一计,只见他拿出一百个制钱,口中念念有词:“此次用兵胜负难料,若能制敌,钱面全都朝上!”左右官员对此感到茫然,担心弄不好反会影响士气,都劝狄青不要这么做。而狄青却不加理睬,在全军众目睽睽之下,一挥手,一百个制钱全撒到地面。大家凑近一看,一百个钱面全部朝上。官兵见神灵保佑,雀跃欢呼,声震林野,士气大振。狄青当即命左右侍从,拿来一百根铁钉,把制钱原地不动地钉在地上,盖上青布说:“待胜利归来,再收回制钱。”

        狄青命令军队停止前进休整十天,叛军认为宋军不会很快进击。但狄青第二天便集合军队人马,越过昆仑关,在归仁铺与侬智高决战。结果大败侬智高军,“追赶五十里,斩首数千级”,生擒叛贼五百多人,侬智高在夜间纵火烧城后遁往大理,后来死在那里。

        黎明时狄青带着部队开进邕州城,缴获金银玉帛数以万计,杂畜数千,又招集曾被叛军俘虏胁迫的老壮年人七千二百人,慰抚之后释放、遣散。将黄师宓等叛军的人头挂在邕州城下示众,又敛集叛军尸体在城北角建筑京观。当时叛军尸体中有个穿金色龙袍的,部下说是侬智高,要向朝廷报告。狄青说:“怎么知道是假是真呢?我宁可说侬智高失踪,也不敢欺骗朝廷啊。”

        狄青平定邕州后带师北还,如约到掷钱处取制钱。僚属们将钱起出一看,原来这一百个制钱两面都是钱面,大家恍然大悟,对狄青佩服得五体投地。

        回到京师后,仁宗赏给他一套宅第,并拜狄青为枢密使,朝野舆论立即大哗。宰相庞籍援引了祖宗先例,劝说仁宗道,曹彬战功卓着,但太祖当时也只是赏赐给他大量金帛,而未予枢密使职位。然而,仁宗居然在大臣们极力反对的情况下,仍将没有什么过失的枢密使高若讷罢免,以狄青补枢密使。狄青被拜为枢密使,何以会有如此的轰动?其原因之一是升迁的速度过快,二则是以武人的身份擢升为枢密使。这两条均与赵宋的祖宗家法相左,完全违背了太祖立国以来防制武人的国策。枢密院为掌控军政的最高权力机构,在重文轻武的宋代,自太祖、太宗以来,武臣出掌枢密院渐成忌讳,最后形成专以文臣为枢密使的惯例。仁宗这一有悖常理的任命为狄青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狄青担任枢密使后,自恃功劳很大,十分傲慢不驯袒护士卒。士卒每次得到衣物粮食,都说:“这是狄家爷爷赏赐我的。”朝廷上上下下都觉得是个问题。当时文彦博执政,说他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请求宋仁宗让他出任节度使。狄青上书自己无罪却遭外放,很是委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