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67寇准与澶渊之盟-第3/4页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隍城。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即岁币)。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于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在互市贸易中,北宋所赚的钱远远多于岁币,每年宋朝收益为所供岁币的25倍左右,且低价购买许多马匹用于军队装备,在经济上拖垮了辽朝,以致其之后的几十年未能发兵北宋)。

        曹利用回到宋朝之后,赵恒急问金额,曹利用不敢直说,只竖起3根指头,赵恒以为是300万两,大惊失声脱口道:“太多了。”过了一会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结也好。”等知道是30万时,如释重负,转忧为喜,对曹利用大加赏赐。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同时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并使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不是教科书所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失去的钱宋又可以通过外贸赚回)。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宋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溜须拍马这个成语说的是丁谓。话说在一次宴会上,寇准的胡须沾了些菜汤,丁谓马上起身为寇准擦须。寇准不但不领情,反而十分恼火,当场训斥丁谓有失大臣之体。

        有一次皇帝问大臣道:“唐朝的酒价是多少?”丁谓脱口答道:“每斗三百。”皇帝问他怎么知晓的,答道:“有杜甫诗为证,‘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又一天,宋真宗与贵妃一起赏花钓鱼,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到,心里很不高兴。丁谓笑盈盈地跑上去赋诗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宋真宗见他如此聪明,顿时十分开心。

        丁谓对寇准恨之入骨。一次退朝后,他对真宗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那些赌徒在钱快要输光时,就尽其所有押上去,输赢在此一着,这叫‘孤注一掷’。陛下在澶州时不过是寇准的‘孤注’罢了!”

        真宗一听很不高兴,怎么能拿朕做赌注呢,万一输了咋办?于是罢了寇准的相,还把他发配到鸟不拉屎的道州。然后,丁谓堂而皇之大摇大摆地坐到寇准的椅子上。

        寇准离开京城那天,大臣们由于害怕丁谓,都不敢去送行,只有王曙以“朋友之义”为寇准饯行。

        由于丁谓等人挑拨,雷州又被贬到雷州。

        这时丁谓给寇准挖了一个坑。

        却说小黄门拿着再贬寇准的诏书,临行前丁谓递给他一把装在锦囊里的剑,要他抱在怀里随身携带。小黄门何等聪明,手里捧着剑山一程水一程地赶到道州。恰逢午饭时间,寇准正在和同事们吃饭。门卫见小黄门手里拿着剑,以为是来诛杀寇准的,忍不住心如刀割。门卫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潜规则小黄门凡是仗剑来见罪臣,怀里必定还有一张诛杀罪臣的圣旨。而那些罪臣为了保留最后一丝可怜的尊严。多半会在小黄门宣读圣旨前自杀。丁谓的毒计就是想让寇准自杀。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