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64西夏国王-第4/5页





        李德明死后,辽兴宗耶律宗真以“婚好之谊”封李元昊为西夏王。宋朝则授封李元昊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爵。但李元昊对宋、辽的封爵都不感兴趣,他在接待宋朝使臣时,不以臣礼事宋,对宋仁宗封赐的诏书,遥立不跪拜。勉强受诏,则心内愤愤,环顾左右大臣说:“先王大错,有如此国,而犹臣拜于人耶!”既而利用设宴招待宋使臣的机会,在宴厅后传出锻砺兵器的铿锵之声,给宋使制造精神威慑;在礼仪上又故意刁难宋使,意在激怒宋朝,挑起事端。

        青年时期的李元昊,长了一副圆圆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鹰勾鼻子耸起,刚毅中带着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中等身材,却显得魁梧雄壮,英气逼人。平素喜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常常带了百余骑兵出行,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伞盖相随,从骑杂沓,耀武扬威。

        边帅曹玮驻守陕西沿边,想一睹李元昊风采,派人四出打探他的行踪。听说李元昊常到沿边榷市行走,几次等候以期会面,但总不能见到。后来派人暗中偷画了李元昊的图影,曹玮见其状貌不由惊叹:“真英雄也!”

        李元昊从祖父李继迁时就与辽结为姻亲,其父李德明又为李元昊向辽圣宗请婚,辽圣宗把辽兴宗的姐姐兴平公主嫁给他,还封李元昊为驸马都尉,晋爵西夏公,又封西夏王。李元昊同兴平公主感情不合,夏辽关系日趋紧张。

        此时,西夏所控制的领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方二万余里”,事实上已形成了与宋、辽三足鼎立的局面。

        1032年三月,李元昊向境内党项部族下达了“秃发令”。他率先自秃其发,即剃光头顶,强令部族人民一律执行,限期三日,有不从者处死。一时党项部民争相秃发。

        其次,元昊继位之后即着手创制一种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即西夏文字。李元昊对唐、宋的礼乐制度不以为然。他锐意改革,简化礼乐制度,裁礼之九拜为三拜,革乐之五音为一音。下令照此遵行,有不遵守者,格杀勿论。

        李元昊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杀虐。李元昊继位后,为了排除异己,防止外戚篡权,实行“峻诛杀”政策,为立国称帝扫清道路。开运元年,母族卫慕氏首领卫慕山喜密谋杀害李元昊,被李元昊察觉,山喜一族人都被溺死河中。李元昊又用药酒毒死母后卫慕氏,尽诛卫慕氏族人。他的一名妃子出自母亲家族,当时有孕在身,但李元昊连亲生骨肉也不顾惜,就地赐死。

        宋景祐五年,李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史称西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并大封群臣,追谥祖父和父母谥号。又封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子宁明为皇太子。

        李元昊称帝之后,宋廷上下极为愤怒,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并且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捉拿李元昊,或献其首级。双方关系正式破裂。元昊向宋朝递“嫚书”,指责宋朝背信弃义,夏宋之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

        此后数年,元昊相继发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又在河曲之战中击败了携10万精锐亲征的辽兴宗。此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