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53烛影斧声-第4/4页





        一旦顺利迁都,赵德芳的力量必然极大,很有可能顺利登基。按照宋太祖的打算,先搁置迁都争议,把北汉拿下来再说。

        站在赵光义的立场,眼见得赵匡胤的声威震古烁今,如果北伐成功,他的功业将直追千古一帝李世民,那时候无论赵光义怎样广施恩惠,都不会有人陪他蹚浑水了。而且德昭与德芳,他们一个二十五岁,一个十七岁,早已成年;尤其是德昭,正宗的太子,而且连皇孙都生出来了,赵匡胤已经开始把他们往前台推。赵光义再不动手,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赵匡胤表面上十分谦让,想方设法让朝政的变化变得平和些,所以他决定迁都,从开封迁到洛阳。一句“在德不在险”,又让他无法坚持迁都。可是赵匡胤会一直迁就下去吗?如果他撕破面皮,赵光义根本没有机会还击!因为赵匡胤真正掌握着当时的国政大权!

        于是那个和善淳朴,教育良好的弟弟决定先下手为强,以终结哥哥生命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美梦。

        至此,赵光义抢在侄子赵德芳之前登基为帝。所谓“斧声烛影”之谜,就是赵光义精心策划的一桩谋杀案。

        顺利上位后,赵光义马上对夺位的功臣进行了封赏,随后,宦官王继恩被封为剑南西川招安使;程德元则从一个普通的医官,被封为刺史,至太平兴国六年(981),程德元已“攀附至近列,上颇信任之,众多趋其门”,尽管程德元贪赃枉法,经常被人举报,但赵光义对此却不管不问,内在门道也发人深思。

        10月21日之后,赵匡胤冰冷的尸体躺在棺柩里,被孤零零地安置在皇宫的一个角落,第二年的春天,他才被运往洛阳,葬入由他本人选定的陵墓里。

        他死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当他落葬入土为安时,他的故乡洛阳已经春满人间,柳絮纷飞了。后人有诗叹曰:

        耿耿陈桥见帝星,

        宏开宋运际光明。

        干戈指处狼烟灭,

        士马驱来宇宙清。

        雪夜访求谋国士,

        杯酒消释建封臣。

        专征一念安天下,

        四海黎民仰太平。

        五代时期天下极为混乱,宋太祖从行伍起家,登上皇帝的宝座,推究他取得国家的根源,比晋、汉、周又难道有什么独一无二的条件吗?等到他发号施令,著名的藩镇大将,俯首听命,四方诸侯列国,依次削平,这不是人力容易做到的。建隆以来,解除藩镇兵权,用重法绳治贪官污吏,以堵塞混乱的根源;上自州郡长吏、下到令录、幕职官,亲自接见问对;专力农业,振兴学校,慎重刑罚、减轻赋敛,给全国休养生息,终于获得太平;治定功成之后,制礼作乐。太祖在位十七年时间,而把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传给了子孙,世代有了常典法则。即使从三代以下,考评声教文明、典章制度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代和汉、唐相比,也没有什么可以逊让之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