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45花月正春风-第4/5页
公元958年,李璟实在抵挡不住三年来柴荣的御驾亲征,加上南唐又遭遇大旱和蝗灾,只好上表自请传位太子,划江为界,把江北之地尽献后周,同时削去帝号,用后周的年号来纪年,把南唐变成了后周的附属国。
二十五岁的李从嘉阴差阳错地从父亲手里接过了这个烂摊子,并且让这个摊子变得更烂。
公元961年,他登基的那天父亲给他改名李煜,“煜”是照耀的意思,也许李璟希望儿子的异相能像舜帝那样光耀千古、去照亮南唐晦暗的前程吧,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南唐灭国的命运。
同年九月,李璟病逝,本来就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的李煜,又亲眼目睹了叔叔与哥哥之间的皇位争夺,厌倦更甚,加上南唐自三年前在后周帝国的大举攻击下就已经上表称藩,江北土地尽行割让,此时与更加强大的宋帝国为邻,亡国压力无时不在,这个皇帝显然当得很不愉快。
李煜即位以后,娥皇被立为皇后,史称周后或大周后。
李煜长相奇特,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作为儿子他孝顺随和,作为国君却优柔多疑,更多时候,他像个放荡不羁的愤青:性骄侈,好声色,喜浮屠,为高谈,不恤政事。和所有文人雅士一样,他迷恋词赋、笙箫、醇酒、美人……
李煜做了一段时间的“昏君”,日日听歌赏舞,吟诗作画,写下了大量旖旎轻浮的诗词,记录着作为帝王的奢靡生活,如: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间,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他没有反省,没有节制,没有觉悟到处在这样的地位,就不应该再说这样的话,不应该再写这样的词。
不过写这些词的李煜,在龙袍之下仍然是个任性的孩子,喜欢就拍手叫好,不喜欢就一溜烟逃开。他的样子难免让人有气,却真真恨不起来——谁忍心责怪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呢?
在这期间,李煜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长子仲寓,在他即位之前出世,天资聪颖,再加上家学濡染,自幼就喜爱文艺。次子仲宣,小仲寓五岁,在他即位之后降生,比仲寓更加聪慧,三岁始读《孝经》,过目成诵,熟背如流,不差一字。又酷爱音乐,每逢听到琴师演奏,无不驻足聆听,凭借曲调就能审辨五音,随着琴声哼唱。年纪虽小,言谈举止却合礼度。出席宫廷宴会,爱向文人雅士问学,按照长幼尊卑揖让进退,如同成人。由于他识书达理,才智早熟,颇得李煜偏爱,处理国事之暇,常把他放在膝上,耐心地为他授业解惑。这兄弟二人,不仅是李煜和娥皇的爱情结晶,而且是南唐的希望和未来。因此,李煜即位后分别封他们为清源郡公和宣城郡公,殷切望子成龙,从而殚精竭虑,养之、教之、爱之、责之,使这个书香兼帝王门第充满了天伦之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