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38杯酒释兵权-第2/5页
这些话实际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记住陈桥兵变的事件,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
太祖不禁点首,寻复语普道:“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这是为何?我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有何方法?”赵普说:“陛下能如此考虑,天地神人之福也。唐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其原因无他,只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别无他法,惟有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匡胤认为赵普所言极是,不失为良策,遂于建隆二年(公元960年)三月,首先罢免了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调离京师,到外地任节度使。并且从此以后此职不再授人。
赵普认为宋太祖此举固然必要,但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因为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虽是拥护太祖为帝的旧属,建宋有功的大臣,但他们身居要职,拥兵自重,久后难免不生反叛之心。所以,赵普建议应当尽快解决拥兵自重的将领问题。
宋太祖认为赵普的建议不无道理,但苦于无故削夺功臣兵权,恐众将不服。于是,赵普又为太祖献策,提出了一个既能削夺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又便于启齿的借口。赵普说:“臣也不忧此辈叛乱,然而,细观数人,皆非统御之才,恐不能制服部属,万一军伍作孽,彼等亦不由自主。”
赵匡胤认为这倒是个令人无可非议的理由。于是,一天晚朝之后,太祖设宴招待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酒至半酣,太祖屏退左右,对众将说道:“我不是你们帮忙,不会有今天,但身为天子,实属大难,反不如做节度使时,逍遥自在。我从当上皇帝后,已一年有余,从没有一晚睡得安稳的。”石守信一班大将慌忙离座问道:“现在藩臣畏服,天下归心,皇上还有什么忧虑呢?”宋太祖笑道:“你们和我,都是故交,何妨直言,这皇帝的宝座,那一个人不想坐呢?”石守信等人听了这话,不禁暗暗惊惶,一齐伏地叩首道:“皇上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定,何人敢生异心,自取灭族之祸?”宋太祖说道:“你们本无此意,但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一旦变起,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当,但势成骑虎,也就不得不从了。”石守信等人嗽得汗流泱背,涕位谢道:“我们愚不可及,乞皇上哀怜,指示生路。”
宋太祖说道:“你们请起来,我有一个主张,与你们好好商量。”石守信等人慢慢站直来,宋太祖慢慢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少而壮,壮而死,不过一瞬间的事,到了撒手之时,纵有富贵,也难带去,惟有趁活在世上的时候,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令子孙不至穷苦,方才不负此生,我为你们打算,不如辞去兵权,出守大藩,多置田宅,为子孙立个长久基业,自己却买些歌童舞女,日夕欢娱,安享富贵,以乐余年。”石守信等人立即说道:“我们蒙皇上怜念,一至于此,真所谓生死人而肉白骨了。敢不谨遵圣谕么?”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