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25冯道与赵晖-第6/6页





        “杀方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姚广孝意味深长地说。

        朱棣打下南京城后,方孝孺果然不逃,也不降。

        下狱后,朱棣再三请人去劝降,方孝孺终不从。

        等到朱棣准备登极时,为了借重方孝孺在天下士人中的名气,便要他起草登位诏书。

        方孝孺身穿孝服,大哭上殿,见朱棣。

        史书记下了两人的对话。

        朱棣:先生请不要悲伤,我不过是效法周公辅佐周成王。

        方孝孺:那成王现在哪里?

        朱棣:他(指建文帝朱允炆)**,死了。方孝孺:成王不在了,为何不立成王之子为帝?

        朱棣:国赖长君(意为朱允炆之子年幼,不适合掌国)。方孝孺:为何不立成王之弟?

        朱棣:这是我们的家事,请先生不要过度操心。

        说完,命左右上纸笔。

        朱棣:登极诏书,非先生起草不可。

        方孝孺写了几个字,随即掷笔于地,大哭。且哭且骂:死即死,诏不可草。

        朱棣:难道你不怕诛九族?

        方孝孺:便诛十族奈我何!

        朱棣彻底被激怒,当场命人用刀割裂方孝孺的嘴巴,从脸颊割到耳朵。

        方孝孺的族人、朋友、门生,一个个在他面前被处死,他都不为所动。

        轮到他的弟弟方孝友,他罕见地留下眼泪,弟弟反过来劝他,“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

        整整杀了7天,一共杀了873人

        最后才轮到方孝孺本人。他慨然赴死,并写了一首绝命词: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死时,年仅46岁。

        这是中国历史上株连最广的一次惨杀。方孝孺,此后成为“骨鲠之士”的代名词,成为明朝最硬的“硬骨头”。

        朱棣请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其实不过是做做样子,写不写都是一样!方孝孺偏偏不写,且扬言灭十族也不写!试问此十族之中,有何仇怨,而必令其与你同归于尽朱棣与朱允炆,谁有资格当皇帝?父死子替,兄终弟及,都是前任皇帝在自说自话,本身就没有公理可言,却在伪命题中求解正义,结果肯定是缘木求鱼!方孝孺无端连累家人、亲友,以及知交、门生,看不懂有什么意义。

        个人想法而已!信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从二夫的大可不必生气。主明而臣忠,夫贤而女烈;昏君匹夫,干嘛要忠于或跟从他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