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9千里送京娘-第5/6页





        赵员外分付庄丁宰杀猪羊,大排筵席款待匡胤。妈妈同了京娘来至里边,悄悄说道:“我儿,自古道:‘男女授受不亲。’他是孤男,你是寡女,千里同行岂无留情?我观赵公子仪表非俗,后当大贵。你在路曾把终身许过他否?不妨对我明言。况你尚未许人,待我与你父亲说知,把他招赘在家,与你结了百年姻事,你意若何?”京娘道:“母亲,此事切不可提起,赵公子性如烈火真正无私,与孩儿结为兄妹并无戏言。今日到此,望爹妈留他在家款待十日半月,少尽儿心。招亲之言断断不可提起。”妈妈将京娘之言述与员外。员外不以为然,微微笑道:“妈妈,这是女儿避嫌之词,你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等会儿席间我以言语动他,事必谐矣。”

        不一会酒席完备。员外请匡胤坐于上席,老夫妻下席相陪,儿子、京娘坐于旁席。酒至数巡菜过五味,员外离席,亲自执壶把盏满斟一杯,送与匡胤道:“公子请上此杯,老汉有一言奉告。”匡胤接过酒来一饮而尽,说道:“不知员外有何见教?愿赐明言。”员外赔着笑脸道:“小女余生皆出恩公所赐。老汉无以为报,幸小女尚未适人,意欲献与公子为箕帚之妇,伏乞勿拒。”

        员外话未说完,匡胤早已怒发!在酒店说好的救金翠莲,结果秒变潘金莲,我好端端的一个赵公子,却要叫我西门大官人!赵公子跳起来,破口大骂道:“老匹夫!俺为义气不惮千里之遥,送你女儿回家,你反将这无礼不法的话儿侮辱于我,我若贪恋你女儿之色,路上早已成亲,何必至此?”说罢,将酒席踢翻,口中带骂,跋步望外就走。

        赵员外唬得战战兢兢,儿子、妈妈都不敢言语。京娘心下甚是不安,急忙出席扯住匡胤衣襟道:“恩兄息怒,且看小妹之面留下,小妹即当赔罪。”匡胤盛怒之下还管什么兄妹之情?一手撒脱京娘,提了行李跃身上马,一直如飞的去了。

        京娘见匡胤不顾而去,哭倒在地。员外、妈妈再三相劝,扶进房中。京娘只是啼哭,饮食不沾,心中想道:“亏了赵公子救得性命回乡,不致**于异地,爹妈反多猜疑,将他激怒而去。我这薄命,既不能托以终身,又不能别图报答,空生何益?不如一死倒得干净。”她真的不想活了。当夜,她题诗一首在闺房白壁上:

        天付红颜不遇时,

        受人凌辱被人欺。

        今宵一死酬公子,

        彼此清名天地知。

        随后解下腰间的白汗巾,悬梁自缢。正是:

        可怜香阁千金女,

        化作南柯一梦人。

        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举成为赵宋王朝的太祖爷,从此江湖上再无“赵公子”,只有“赵官家”。

        某天,赵匡胤突然想起义妹来,派御使去蒲州寻访京娘,带着他御赐的书信、珠宝,一个民间女子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应有尽有。

        御史带回来的,是她的死讯和绝命诗。赵匡胤得知此事后,甚是嗟叹,专门为其敕封立祠。

        这真是千古佳话。有人说赵匡胤是皇帝中的极品。其实人称了帝,就难有极品了。小说中竭力渲染赵匡胤的大义,甚至“不欲蒙上不义之名拒绝而去”,那么,“陈桥兵变”欺负后周的孤儿寡母夺了老主子的江山,又算什么呢?即使装神弄鬼弄出“黄袍加身”也不能遮得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