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攀赛(上)



负责清大攀岩队的老师年龄偏大,是体育教研部的一名主任。对于攀岩技术方面的问题他并不擅长,所以一般情况下攀岩队他都是交托给了队长郑洋,而这个队伍也一向让他十分放心。

        可今天,他的办公室炸了。一向乖乖的队员们今天围着他叽叽喳喳个不停,抱怨着世界不公、降下天才打击他们这等凡人,诸如此类。

        汪主任:……

        那你们跟其他人比学习的时候,怎么没觉得打击到了别人???

        搞清楚事情的始末后,他便找了学校田径运动队的教练说明情况,拜托对方把林清借给他一阵子,参加完大攀赛(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就还回去。

        所以林清就这样开始了白天上课加跑步、夜晚爬墙的忙碌生活。还好他们运动员的课业不重,不然林清要累成狗。

        每天晚上,最幸福的就是攀岩队的队员们了。原先他们基本就是放养式的,汪主任作为教练,虽然对队员们很关心,但毕竟专业能力不足,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多申请一些补助购买攀岩物资、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比赛罢了。

        林清来了之后,他爬速度道,队员们个个都抢着和他一组,在隔壁道的强压下,队员们也被带着速度增加不少。他要爬难度道,大家就在下面盯着,看他如何动作优美又轻巧地解决一个个难点。哦,他下来之后坐在那休息的时候,还要指导在岩壁上笨重前行的队员,应该换成什么动作和姿势最省力……

        攀岩属于极限运动,它的技巧性非常强。每条线路上的岩点造型不一、有大有小,不同的岩点形状就要求运动员做出不同的动作。

        例如最好抓的是“大把手”(jug),这种岩点顶部凹槽很深,手指可以全部放进去,速度赛随机道一般都是这种岩点,比较好受力。它也常常出现在难度赛道上,作为高难度赛段后的“休息点”,让运动员可以在这个好抓的点上稍作休息。当然,“大把手”的开口方向也可以多变,侧向时可以配合侧拉动作,倒装时也可以反提。像反提(undercling),在过“大屋檐”时就非常的好用。

        而有些岩点非常薄,通常放不下一个指节,这类岩点被称为“小片片”(crimp),因为凹槽极浅,所以“小片片”对指力的要求极高。还有“捏点”(pinch)和“指洞”(pocket)岩点,“捏点”需要大拇指配合其他四指将点捏住,“指洞”岩点则需要把食指、中指等塞进洞里,能塞下越多手指的岩点当然越好抓。这几类岩点都需要强大的“指力”,即手指尖用力。

        还有一类是“摩擦点”(sloper),“摩擦点”一般是光溜溜的半球形岩点。面越光滑,越有种手放上去总抓不实,随时会滑落的感觉。结合实际情况,这种岩点就可以用手抓、用手掌撑、用双手抱、甚至可以拿手臂去蹭……

        而针对不同的岩点脚法也不同。大点可以随便踩,小点却需脚尖用力才能踩住、踩稳,这也是穿攀岩鞋必须小于正常运动鞋码的原因。在岩壁上的不同位置,脚踩点的方向也可以多变,可以正对岩壁,或是侧向一边,有时则要用脚跟踩点,脚尖下压以获得向上的力……而脚上的动作也不少,踩、勾、搭、换脚等,都包含了一定的技术难度……

        林清针对自己指力不好的问题加强训练,林清一练,队长郑洋就带着大家跟着练。用比赛的、不用比赛的,一群人都在那,扣完木板扣铁饼,干得热火朝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