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前朝
天下分分合合,朝代更替,盛衰无常。
有说书人戏言,如今的周室王朝,最初皇位是旧朝拱手送来的。
百年前,战乱四起,饿殍遍野。周氏一族,在诸多揭竿而起的豪杰中脱颖而出,平定四方叛乱后,入宫求赏。
当时的皇帝垂垂老矣,诸病缠身,膝下寂寥,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多年。
“寡人自知时日无多,今皇族血脉单薄,无人可托付江山,现遂先祖之意,仿唐禹之行,让位于贤能者,望其匡扶社稷,安天下民心,惟愿再无战乱,山河永寂。”
史书上关于两朝更替的记载,只有旧朝末代皇帝的寥寥数言,如何交付玉玺,如何整改旧制,如何归拢重臣,均无翔实记载。只能从当时颁布的法令条文中探寻一二。
至于旧朝皇室何去何从,史书上也没有他们的痕迹。
周氏一族在当时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史书上记载开朝皇帝是天命之子,福泽深厚,绵延千百年。这自然不是胡诌的,而是当年的国师所言。因着这样一句话,国师从一个虚职,逐渐变成一个重要的职位。不仅承担占星等预测国运的职务,且有权插手礼部,吏部等事宜。
旧朝的豪门权贵渐渐在史书记载中淡去,如今,也无人提起。
如今朝中掌权的,算上刚被贬黜的右丞李维,共四位。左丞王蔼之,御史中丞张仲甫,枢密使周元,还有一位掌兵权的恒王。
跟许攸当年离开时一样。
两位宰执掌六部,御史台察百官,枢密院和恒王分兵权,三足鼎立,自少帝亲政以来,朝局还算稳固。
“枢密院用来牵制恒王,御史台跟所有人关系不好,两位丞相掌管六部,三司掌财政左右逢源,先帝当真是为小皇帝操碎了心。”
听了许攸的分析,徐令仪的话多了些。
“可是如今只剩下一位丞相,难保恒王那边的人不会有想法。”
“故而我回来了。”
“你要当丞相?”很好,不愧是徐令仪,问的很直白。
“您可能对我有些误解。”
“我以为,在明肃帝跟前待了三年的人,该有这个志向。”
“嗯,我比较淡泊名利。”
习惯了徐令仪的说话方式,发现跟她交流也挺轻松。
迄今为止,一切按着先帝改革后持续运转,朝局没有大变,暂时没有什么问题。可时日一长,新帝没有什么政绩,也无军功在身,百姓大多只仍记得明肃帝,而不识今主。甚至恒王在民间的威望都要比他大。
新帝没有实权,并非好事。
不过虽然时局还是很平稳地按照最坏的方向发展,至少没有发生过宫变的大乱,也没有传来某地谋反的消息,总而言之,许攸还是比较欣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