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33章校长为我修冰场-第2/4页
金博洋在14年的青年组大奖赛总决赛蝉连男单冠军之后,也在年底换成了国际级运动健将的头衔。
不过,鉴于华国的体育是举国体制,大家都是吃国家饭的,所以这个头衔真正代表的还是体现在工资补贴里。
想到这里,虞笙立刻开心起来,“要涨工资了。”
金博洋简直要被这个脑回路打败了,“你就想到这个吗?”
正常人听到这个消息的主要关注点应该在进入总决赛吧?领导下指标了压力不大吗?
没想到虞笙听了他的话后说,“我进总决赛,不是应该的吗?”
“倒是你,金天天,今年第一年升组不紧张了哦?下个月大奖赛成年组就开始了吧,表演构成练熟了吗?步伐变化还会左脚踩右脚吗?四周跳落冰稳了吗?”
虞笙每说一句,金博洋就缩一下。
“下午的滑行课你跟在我后面,不许躲在后面划水。”
“得,我不说话了成吗?吃饭,吃饭。”金博洋在闫涵的闷笑声里给自己嘴上拉了拉链。
小伙伴带来的消息让虞笙更加认真的准备比赛了。
分站赛上的短节目和自由滑其实已经被打磨的很完美了,每一个跳跃虞笙都完成的很漂亮,步伐和旋转也很精致,但,还可以更好。
众所周知滑联对亚洲选手,尤其是华国选手表演分的苛刻,为了得到高分,所以国内的选手都拼命的练习跳跃,想要靠跳跃难度堆高技术分。
虞笙也不例外,即使她的表演分也不低,但是,一个技术干净,表演丰富完整的节目同样是她的追求。
将一个动作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将之做到最好最完美需要成千上万次的练习,这不仅是对观众们的负责,也是作为选手的自己不断进步的选择。
一个好的,高分的跳跃,不仅仅是要求pre的缩短,还有落冰的稳定,滑出的丝滑,还有与节目的嵌合度,甚至音乐的卡点,这都是需要选手慢慢打磨的。
还有表演的情绪不同,带给观众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先于第二站比赛到来的是班主任的电话。
这是虞笙第一次来学校的高中部。
和幼小初在市中心不一样,学样的高中部是设在近郊的,因为占地比较广,所以当初在选择校址的时候只能分开。
整个高中部的教学方式偏向于西方的精英教育,分为高考班、国际班、竞赛班,以后不出意外的话虞笙应该就会在国际班或竞赛班作选择,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也有可能会因为训练赛程选择靠近国家训练基地的公立高中。
比赛以后,队里其实也有人提出想让虞笙和其他队员一样入读训练基地附近的学校,请假的事情会有专人去和学校的领导沟通,但在这之前,校长已经上门拜访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