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跟计研院合作的基础就是倪大拿(祝大家新年快乐!)-第3/5页





    这样的研发规模,可不是旸宏科技能比的。

    “倪总,真不用担心资金方面。之所以提出由您负责,是因为在这方面,您比我们更熟悉。国家搞科技大攻关的效率跟结果,自然不是私人公司能比的,但是私人公司也有着国家搞这项目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投入的资金,需要回报,一旦产品无法市场化,研发投资收不回来,那就必须继续搞,要不然,就真的打水漂了……”

    谢旸神色澹然。

    他很清楚倪大拿的担忧所在。

    他这样一说,倪大拿反而不知该如何开口了。

    一开始,倪大拿以为谢旸一个年轻人,不知轻重,根本不懂研发龙芯需要投入多少。

    可现在,谢旸直接和计研院达成合作,摆明要在龙芯这方面投入巨资,还指名他来负责。

    眼前的年轻人,铁了心要搞国产芯片!

    他还能说什么?

    “可我们技术人员……”

    倪大拿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无奈。

    “放心吧,倪总。目前,咱们跟北熊的合作即将展开。只要旸宏科技和计研院的合作顺利达成,就能针对性的从北熊找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研发人员。”

    谢旸更不担心人员问题。

    此时,弗雷德、约瑟夫两人正在土川等待他答复。

    北熊的技术研发人员,比不得欧美,却比国内的技术水平要高很多。

    一时间,气氛凝固起来。

    谢旸直愣愣地盯着倪大拿,目光中满是期待。

    一直,他都在等倪大拿答复。

    一切的一切,都为了龙芯的顺利出世。

    在国内想要搞芯片,就必须要完成配套产业。

    不仅是计算机硬件设计,还有相关技术研发,甚至,配套的各种基础设备跟技术,如光刻机、硅圆晶制备工艺等,都需要提前布局。

    目前,国内芯片领域才刚刚起步。

    80年代初期,国家就已经从国外引进的芯片式产业,可这引进的芯片生产线只是为了给彩电配套。

    到了现在,作为国内第一家引进首条成套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工厂,742厂,也就是国营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在引进全套从硅晶圆到封装技术后,一直在扩张产能,可技术水平方面,提升得并不多。

    最近的908工程,也是国内第一次发起对集成电路产业向大规模、先进水平进行集中冲击,其主要目的是建成一条月产1.2万片、6英寸、0.8-1.0微米的芯片生产线。

    在1990年提出设想后,至今仍未实施。

    作为过来人,谢旸比谁清楚,这个项目,一直需要等到1998年,工程才会投产!

    换源app】

    那时候,芯片产业技术,已经达到纳米级别,甚至国际上最先进的已经达到了180纳米!

    这就意味着,908工程最终投产的时候,已经远远落后国际技术水平。

    还不是一代两代的问题!

    而与742厂同一时期引进同等技术水平芯片生产线的南棒子三星集团,却在这一领域迅速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国际上的芯片制造巨头。

    谢旸很明白,两者差距如此巨大的原因。

    一方面,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不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