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运筹帷幄之中-第2/3页
陈衍开口说道。
张怀民听到此言,顿时诚惶诚恐的作揖行礼。
而后开口说道:“陛下误会了,几年前的事情老头子早已释怀,也能理解陛下当初那样做的原因。只是老头子发现,陛下最近这几个月所实行的政策,皆是为了子民,为了大梁和陛下之前的所作所为判若两人,不知陛下为何…”
话说到这里,张怀民便没有继续说下去。
当着人家正主的面说人家是昏君,这不是大逆不道吗?
儿子才刚刚升了三品官,他就骂人家主子,这和过河拆桥有啥区别?
“朕昏聩三年,只为看清朝堂中的群臣百态,谁有不臣之心,谁又可担当股肱之臣,谁只有中心却没有能力,如果不把这些弄明白,朕如何攘内安外,励精图治,为这大梁百姓谋得一世的太平盛世?”
陈衍不卑不亢的说道。
从大梁第一昏君,变成了为国为民的好皇帝。
一定会有很多人怀疑陈衍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或者被人掉了包。
所以他早都想好了理由。
而且,这个理由还不是他独创的。
后世的封建王朝,有不少刚登基的皇帝都没有拿到皇权。
权利或是落在了太后手上,或是落在了斧正大臣的手中。
年幼的小皇帝能怎么办?
只能任其摆布,听命对方的安排。
从而做了很多符合极少数人利益的崩溃之时。
而等小皇帝成年,能够亲政的之时,他的真正实力才能够得到展现。
当然,有时真不是小皇帝能力不够而不能亲政,而是要演给权臣和后宫看,让他们对自己放松警惕,从而露出丑恶的嘴脸。
大汉天子刘弗陵,算是封建王朝四百多位皇帝中比较出类拔萃的一位。
挽救了因为汉武帝穷兵黩武,而变得越发贫瘠的大汉。
并且将匈奴彻底赶出了漠北之地,至此几百年,再无法对中原王朝有任何威胁。
这样的一位皇帝,在年少时只能听命于权臣霍光,甚至在对方想要交出军国大权时,还再三的退让。
“陛下,圣明!”
听到此言,张怀民除了跪倒在地大声称赞以外,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生于帝王之家,这心术手段真不是普通人能够比的。
为了永绝后患,竟然蛰伏整整三年,而且还要忍受着朝堂百官以及天下黎民百姓的谩骂。
头脑顶尖,权术顶尖,心智顶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