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结婚-第2/6页
可是,谁又肯相信她呢。
金母站出来,护着女儿,乱拳赶走街道办的人。“滚,都给我滚,俺闺女清清白白,谁也别想污蔑她!不就是一份工作吗,年前她就能找到,你们瞧着吧!”
事实证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年代,换工作还好说,找工作比登天还难。
金母凑了钱,四处托关系,可对方一打听金德德身上摊的事,立即没了下文。
金母这几年在肉联厂当会计,她甚至想把工作过给德德,自己大不了上街捡废品。
德德自然不肯要,继父那边也有儿子要养,金母后来还跟他生了个女儿,现在快上小学了,如果没工作,压力也很大。
眼看年关越来越近,年后一开春,德德就要下乡了,金母天天着急上火。自家闺女如花似玉,从小不沾阳春水,真到了乡下,能不能回来都难说。
这时候,老金家的一个远房表亲上门了。这位大姨不是给德德介绍工作的,她是来说媒的。
要搁从前,金母肯定会把人撵走,她家姑娘不愁嫁,留到二十多再出阁都不晚。可是今时不同往日,这位大姨说,她介绍的这家人,恰好能解决德德的工作问题。
这家人姓温,男方母亲是金星纺织厂的缝纫工,踩了几十年的缝纫机,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厂里同意,让温母把现有的工作,直接过给自家的小辈,儿女、儿媳都成。
这温家有兄弟姐妹四人,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大哥是建筑队长,大姐是妇产科主任,小妹又刚上初中,都用不着找工作。
就连他家二儿子,也光耀门楣,是个正经的工农兵大学生,年中刚毕业,一回城就能分配工作。
但问题就出在,这家二儿子16岁下乡插队,直到21岁大学毕业,关系档案一直留在西南农场,无法回城。
档案想要转出来,手续相当复杂。毕竟申请回城的知青太多了,哪里轮得到他。
好在年底,街道办出了新规,凡是插队知青,有一方配偶户口在城市的,可以优先办理回城手续,等于走绿色通道。
温母立即动了心思,想就近给儿子找个媳妇,既解决终身大事,又能解决回城问题。
这对小年轻,一个想要工作,一个想要回城。原地结婚,似乎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还能怎么办,趁着温家老二过年回城探亲,先约起来,相看相看吧。
于是腊八一过,温家人就在福顺斋定了相亲局。
金德德对此毫不知情。
她还以为,是老母亲突然想来打牙祭。毕竟,福顺斋的烤鸭传承了百年,味道非常绝。德德小时候也是这家的常客,可惜后来落没了,就没再去过。
她进了雅间,看见一个穿着军装,高高瘦瘦的年轻男人,还有一群不认识的姑姨,才知道这不是普通的饭局,是来相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