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章
刚吃午饭,刘医生发现这个新来的病人又开始在“讲故事”,原本这个女孩并不是严重的病患,但是对方确实出现了类似于自言自语,幻听幻视的种种迹象,介于对方还是个未休学的大学生,平日里也没有过激的行为言止,所以院内的医生护士门都放心她在休息的时候跟大家“聊天”。
刘医生为了照顾自己家里年迈的父母,自愿从公家的省级医院往下调配到这座离家近很多的“第四康复医院”,也是当地小孩子们口口相传的“疯人院”。
“疯人院”这个称呼,实际上不完全对,精神类疾病并不仅仅表现在“疯”上,更多的是因为社交伤害产生的过不去的“坎”。正如眼前这个漂亮的小女孩,她在被家人带过来的时候虽然已经满了十八岁,是个完全独立的自由人,但是因为还是个学生,家长对她拥有一定的监护权,所以当她以为只是简单的心理咨询过后,想出去的却也无法自由的出入了。
这家康复医院其实非常正规,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年轻人被“困”在这里,但是并没有出现被“冤枉”的情况,大多数病人实际上确实是有非常严重的对症表现的,正如这个讲故事的女孩子,她是艺术系的在校大学生,被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与别的患者不太相同的是,一般患者会时而暴躁时而犹豫,而这个患者在大多数时间里表现得都很正常,只有在提起“家人”的时候她会表现得非常厌恶,虽然不会表现的过于暴躁,但是在提出“下午你的家人会过来探望你”这种事情后,她表现的不是期待,而是紧张,不知所措,来回踱步过度的清洁,在护士阻止她把地板拖穿之前,她会一直拖地,擦地,整理外表,梳理头发,监测表现出剧烈的心跳,肌肉都会因为紧张而僵硬。
这种状况一般跟她的童年会有直接关系,而后面少数的探望也确实让医生证实了这一猜想,在某个阳光璀璨的清晨,在未通知她的情况下,医生直接让这个患者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在会客室避开其他病人单独探望。
起初的几秒钟,这家人表现出来的心疼,惋惜十分正常,但十一分钟之后问题就出来了。
“丫丫啊,我的丫丫啊,奶奶想死你了,做梦都梦见我们丫丫。”老人家是真的哭了出来,隔着单向玻璃几个医生安静的观察。
“我们好好的大学生,变成这个样子,后院的赵奶奶问我,我说你放假出去玩了,她还不相信!丫丫啊,你要赶快好起来啊,封家的孙女暑假回来找你玩,他们家以前穷的没人理他们,只有我们愿意跟他们家打交道,她家的孩子都出息了,暑假打工一个月好几千呢,上个月他奶奶还跟我说孙女给她买了金手镯!我说我们家丫丫也给我买过,虽然是银的……他们家出息了,偏偏现在你病了,他们还去找偏房给你呢!就是医生不让带……”
患者叫做李蕊蕊,但是她之所以被父母送过来,有很大的原因也是跟这个名字有关,她在上学的时候因为不满意父母之间的关系自己改了名字,甚至为了让父母离婚她连自己的姓氏都改了。如今被关在康复医院里,大家都按照她给自己起的名字叫她,而他的家人则叫她的小名。
奶奶一直不停的在说,爷爷却一言不发,虽然脸上还是伤心的,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开口,淳朴的农民们只知道低头干货,这种精神上的缺陷对他们来说基本等于绝症。
患者的父亲对一直说话的奶奶很有意见,“妈!你说这些干什么!”他眉头中心有因为皱眉产生的痕迹,他本人只有四十出头,长得文质彬彬,但是眉中的竖向褶皱像是第三只眼睛一样,透露着烦躁的气息,也确实在他与自己的母亲说话时也是掌控者的语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