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齐国来人



因为有杜毅做帮手,短短一个月,宫内公子公主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利落的改了姓氏。

        这中间虽然有一点公子被人折辱的消息传过来。

        但前朝对大王的家务事并不太上心,没激得起多少波澜。

        历代大王登基都会先清扫自己的兄弟,好一点的赏个城池囚禁,差一点的驱逐,半路丢了性命也是常有的事。

        甚至还有人上朝建议“大王”把人都杀了,这么说的这个人虽然被朝臣怒斥,但还是老神在在,“这不是一劳永逸嘛。”

        因为阿豚现在还有点怕生,坐在王位上时常哭闹,所以在他习惯前朝臣都是准时点卯,奏折送到徐智清这里。

        说一劳永逸的这个人姓许,许家嫡脉第七子,名字不太清楚,因为大家都是混着叫许七郎还有他的号,他号容人。

        这号倒是取得促狭,跟许七郎的行事风格完全南辕北辙。

        桃邑的政治生态其实已经逐渐稳定下来了。

        田昉在外面应付人收礼物,沈昌平就进宫帮忙处理奏折,朝臣想缓着来试探她的态度,徐智清也不着急,无论有没有名分加冕,奏折都被阿豚老师主动送到石头殿,他们心里其实也明白她是郑国实际的掌控者了。

        朝臣们跟她争的无非就是太后会不会垂帘听政。

        历史上倒是有那么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华母。

        然后华母那一届的大臣都被史官骂惨了,说他们毫无节义之气,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竟然对着一个乱命的女人低头,可耻、可叹!

        按史官说:你们就应该训斥她!责骂她!让她羞愧退位!

        但谁都知道史官就是马后炮,就连这段历史都是华母死后他才敢写出来的,更别提谁能跟华母对着干了。

        让一个能杀大王、兄弟又是大将军的女人自责羞愧?想什么呢。

        郑国的世家要是有办法,郑王根本就不会死。

        徐智清都想:郑王死的那一天,封城封宫的那么大动作,他们能一点都不知道?

        他们肯定知道,但因为郑王收拾世家把他们得罪的太狠,他们私心里其实也是想换一个大王的。

        他们也期待着新大王会改变之前对世家的态度。

        不过不可能,抛开立场来看,徐智清很赞成也很欣赏郑王的手段,能让一个国家发展的最好道路就是集权,当然对她来讲还有一个附加意义,权力集中后,她会更安全。

        阿豚不是她亲生的孩子,就算是亲生的,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有哪个有好下场呢?

        就在这个世界,在儿子成年后,华母都不止一次遭受过刺杀。

        所以哪怕现在走怀柔政策安抚这些世家,到了最后她也只会是郑王政-治遗产的继承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